屈就
词语释义
屈就
(1) 客套话,降低身分任职
词语解释
降低身分任职。后用为请人担任职务的套话。
《后汉书·陈纪传》:“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三章:“ 赵雄 这才认为‘屈就’的到第一中学去当体育教员。” 刘半农 《实利主义与职业教育》:“那么,敝处有点小事,是个国民小学,不知肯屈就否?”
迁就。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天下困矣,不和则不能支,少屈就之,可以紓患。”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若弃而不立,则西域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苦。” 老舍 《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因重视技巧而离开正面描写新人物新事体,或者竟自使人物的性格屈就技巧,使他成为别别扭扭莫名其妙的人,我们的损失就很大了。”
引证解释
⒈ 降低身分任职。后用为请人担任职务的套话。
引《后汉书·陈纪传》:“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三章:“赵雄这才认为‘屈就’的到第一中学去当体育教员。”
刘半农《实利主义与职业教育》:“那么,敝处有点小事,是个国民小学,不知肯屈就否?”
⒉ 迁就。
引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天下困矣,不和则不能支,少屈就之,可以紓患。”
清杭世骏《质疑·诸史》:“若弃而不立,则西域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苦。”
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因重视技巧而离开正面描写新人物新事体,或者竟自使人物的性格屈就技巧,使他成为别别扭扭莫名其妙的人,我们的损失就很大了。”
屈就的国语词典
降低身分,委屈就职。
屈就的网络释义
屈就
屈就的翻译
反义词
屈就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副词 (1) 立刻,马上 。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介词 (1) 在 。如:就理(内情) (2) 从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如:就字面上看 (1) 偏偏 。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如:就让(即使;就算) 英文翻译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方言集汇◎ 粤语:za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u5 [宝安腔] ciu3 [梅县腔] ciu5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沙头角腔] tsieu5 [台湾四县腔] ciu5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iu6 [陆丰腔] ciu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