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奇异。
《文子·符言》:“ 老子 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谋屈奇,起自絶。” 颜师古 注:“屈奇,奇异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十四》“屈奇”:“屈奇,犹瑰异耳…… 司马相如 《上林赋》‘摧崣崛崎’,义与屈奇相近。屈奇双声字,似不当分为两义也。”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侨人﹞独苦无艺能风义,空信讖书屈奇之文,谓胡运当自絶。”
引证解释
⒈ 奇异。
引《文子·符言》:“老子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谋屈奇,起自絶。”
颜师古注:“屈奇,奇异也。”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十四》“屈奇”:“屈奇,犹瑰异耳…… 司马相如《上林赋》‘摧崣崛崎’,义与屈奇相近。屈奇双声字,似不当分为两义也。”
章炳麟《<南洋华侨志>序》:“﹝侨人﹞独苦无艺能风义,空信讖书屈奇之文,谓胡运当自絶。”
屈奇的国语词典
奇异。
屈奇的网络释义
屈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jī形容词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如:奇方 名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qí形容词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副词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动词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名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strange, unusual, uncanny, occult
方言集汇◎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