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动词 (1) 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形容词 (1) 放荡;放纵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英文翻译indulge in pleasures; flee
方言集汇◎ 粤语:jat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因8(逸)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五質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