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导引
(1) 领路;带路
词语解释
前导;引导。
《楚辞·王褒<九怀·尊嘉>》:“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瀨。” 王逸 注:“虬螭,水禽,驰在前也。”《魏书·灵徵志下》:“復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积年乃出。”《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果见乡中百姓绑缚一人,用鼓乐导引,送於白虎神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哨鹿》:“上蒐猎木兰时,於黎明亲御名骏,命侍卫导引入深山垒嶂中,寻觅鹿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吹鼓手热闹地吹打起了他的乐器,导引着花轿动身往山顶上去了。”
引申为推导。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木可深入土中,穿岩破石,又可保持土壤,予以范围,故木克土。这些也都是从现实导引出来的知识,并不玄虚。”
援引;招引;指引。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其文武宰僚,愿识 有方 ,共为导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导引僧家来乞食,分明追取赴阴司。”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着眼于此(指连环画),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
导气引体。古医家、道家的养生术。实为呼吸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疗法。近年出土的 西汉 帛画有治疾的《导引图》。
《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凡人自摩自揑,申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揑,即名按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晚年酷嗜仙佛,尝持斋茹素,学导引长生之术,以致疽发於背。”
古乐曲名。
《宋史·乐志十五》:“皇太后恭谢宗庙,悉用正宫《降仙臺》、《导引》、《六州》、《十二时》,凡四曲。”
引证解释
⒈ 前导;引导。
引《楚辞·王褒<九怀·尊嘉>》:“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瀨。”
王逸注:“虬螭,水禽,驰在前也。”
《魏书·灵徵志下》:“復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积年乃出。”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果见乡中百姓绑缚一人,用鼓乐导引,送於白虎神庙。”
清昭槤《啸亭杂录·哨鹿》:“上蒐猎木兰时,於黎明亲御名骏,命侍卫导引入深山垒嶂中,寻觅鹿羣。”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吹鼓手热闹地吹打起了他的乐器,导引着花轿动身往山顶上去了。”
⒉ 引申为推导。
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木可深入土中,穿岩破石,又可保持土壤,予以范围,故木克土。这些也都是从现实导引出来的知识,并不玄虚。”
⒊ 援引;招引;指引。
引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九:“其文武宰僚,愿识有方,共为导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导引僧家来乞食,分明追取赴阴司。”
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着眼于此(指连环画),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
⒋ 导气引体。古医家、道家的养生术。实为呼吸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疗法。近年出土的西汉帛画有治疾的《导引图》。
引《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凡人自摩自揑,申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揑,即名按摩也。”
清昭槤《啸亭杂录·朱文正》:“晚年酷嗜仙佛,尝持斋茹素,学导引长生之术,以致疽发於背。”
⒌ 古乐曲名。
引《宋史·乐志十五》:“皇太后恭谢宗庙,悉用正宫《降仙臺》、《导引》、《六州》、《十二时》,凡四曲。”
导引的国语词典
引导。
导引的网络释义
导引 (导引术)
导引 (词语)
导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名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形容词
长久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量词
长度单位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in3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3 [海陆丰腔] rin1 rin3 [客英字典] jin3 [东莞腔] jin3 [陆丰腔] jin3 [宝安腔] jin3 [沙头角腔] j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引 | 余忍 | 以 | 眞A | 上聲 | 軫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jĭĕn | jinx/ji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