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逐

xún zhú [ xun zhu]
繁体 尋逐
注音 ㄒㄨㄣˊ ㄓㄨˊ

词语释义

1.跟踪追逐。 2.谓寻找。 3.追寻探求。

词语解释

  1. 跟踪追逐。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引 晋 张璠 《汉记》:“有人杀苑兔者,迭相寻逐,死者十三人。”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 惠能 后至 曹溪 ,又被恶人寻逐。”

  2. 谓寻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村吏以告县令 李邯 ,遣吏民远近寻逐,皆无踪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虎痛狂奔,莫可寻逐。”

  3. 追寻探求。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

引证解释

⒈ 跟踪追逐。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引晋张璠《汉记》:“有人杀苑兔者,迭相寻逐,死者十三人。”
唐慧能《坛经·行由品》:“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

⒉ 谓寻找。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村吏以告县令李邯,遣吏民远近寻逐,皆无踪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虎痛狂奔,莫可寻逐。”

⒊ 追寻探求。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

寻逐的网络释义

寻逐

  • 寻逐,汉语词汇。
  • 拼音是:xún zhú,
  • 释义:1、跟踪追逐。2、寻找。3、追寻探求。
  •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V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DI
    四角: 17347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

    (1) 经常,时常 。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

    (1)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英文翻译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宋本广韵

    zhú [zhu]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EPI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MSO
    四角: 31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本义:追赶)

    (2)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逐,追也。——《说文》

    丧马勿逐。——《易·暌》

    良马逐。——《易·大畜》

    乘白龟兮逐文鱼。——《楚辞·河伯》

    遂逐齐师。——《左传·左公十年》

    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简子怒,驱车逐之。——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逐逐(追逐;急于得利);逐驾(追随尊驾;跟随君主左右);逐胜(乘胜追击敌人);逐射(骑马追射以赌输赢);逐利(追逐利润);逐兔(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

    (4) 驱逐

    文公逐 卫侯而立 叔武。——《公羊传》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冯著《燕衔泥》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

    (5) 又如:逐夫(被拼斥、放逐的人);逐客(驱逐由外国来本国游说或做官的人;指被朝廷贬谪外放的人;赶走来访的客人)

    (6) 放逐;流放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赋》

    (7) 又如:逐迁(放逐贬谪)

    (8) 竞争

    遂于计谋。——《韩非子·五蠹》

    (9) 又如:逐兔(比喻争天下);逐势(竞逐权势);逐走(赛跑);逐争(争夺)

    (10) 追求

    任君逐利轻汇海,莫把风涛似妾轻。——唐· 刘得仁《贾妇怨》

    逐利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1) 又如:逐奇(追求新奇);逐文(追求辞藻文采);逐名趋势(追求名声和权势);逐利(求取好处)

    (12) 流荡

    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荀子》

    (13) 随,跟随

    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唐· 储光羲《江南曲》

    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又如:逐便(乘便,顺便);逐时(随时);逐队(随众而行);逐群(随群)

    副词

    依次,按顺序 。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一(一个一个地,逐个);逐句(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逐字(一字一字地)

    英文翻译

    chase, expel; one by on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k8 giuk7 lak7 [梅县腔] chuk8 [陆丰腔] chuk8 [客英字典] ch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giuk7 lak7 [宝安腔] cuk8 [东莞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da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driuk/diukɖʰ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