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

xún fǎng [ xun fang]
繁体 尋訪
注音 ㄒㄨㄣˊ ㄈㄤ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找寻探访。

词语解释

  1. 访求寻找。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独所谓家乘者,仓忙间为人窃去,寻访了不可得。”《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 碧野 《山城灯火》:“我路过山城 重庆 ,寻访一位多年被禁锢在图书馆一角整理古籍的老友。”

引证解释

⒈ 访求寻找。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独所谓家乘者,仓忙间为人窃去,寻访了不可得。”
《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
碧野《山城灯火》:“我路过山城重庆,寻访一位多年被禁锢在图书馆一角整理古籍的老友。”

寻访的国语词典

寻找探问。

寻访的网络释义

寻访

  • 寻访,汉语词汇。
  • 拼音:xún fǎng
  • “寻访”的意思是访求寻找(认识的人),它区别于“走访”。
  •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 寻访造句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寻访了许多知情者。
    我们专程去苏州寻访了许多特级教师。
    这位老校友,我寻访多年,都没有下落;不想今日在火车上醍醐灌顶,真是使我喜出望外。
    这位老校友,我寻访多年,都没有下落;不想今日在火车上邂逅相遇,使我喜出望外。
    为了追怀往事,我回到久别的母校,寻访依稀可辨的雪泥鸿爪。
    老王这一阵子忙著到处寻访新客户,简直是席不暇暖,马不停蹄。
    据村支书介绍,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我们要寻访的战斗英雄。
    山西晚报与省中医药管理局、广誉远国药等单位一道,发起寻访山西好中医活动,希望通过寻访、见证、宣传山西好中医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身边的好中医。
    出酒家少年打马飞雪京华,琴斜榻散漫拨来也自风雅,三更夜故人寻访无须扫洒,候烹茶旧年陈雪沸滚过一刹。照墨 
    还认为如此大业不可一人包举,应寻访耆硕通儒、专门英俊共同完成。
    据悉,今年市少工委共印制寻访护照一万本,让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自己去寻一寻、访一访、写一写。
    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他在山上又一连几日寻访,这山上似乎没有人来过,他只好怏怏不悦地从风云山走出来,依旧漫无目的走着寻找着。
    小生投入不着,囊匣如洗,无面目还乡,意思要往关中一路寻访几个相知。
    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位于四川广元的剑门蜀道一直是日本以及东南亚游客的心仪之地,也曾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寻访文明之旅的一个驿站。
    由寻访冷香丸开始,被卷入其中的两个年轻人到了明朝,一个贼,一个警察。
    在有着“天然地质博物馆”美称的青松岭,按照一块块标牌指引,记者轻松寻访到了冰碛杂砾岩、纹泥层等众多地质遗迹。
    五毒真人姜太虚慕黄老之学,不惜边关万里赴天山白驼山谷寻访真仙,孰料至此阒无一人,乃流连穷谷中,碰巧在一石穴发现此经。
    随即,由当地乡民周木兴、李骏逸、袁孝文三人为代表,来南京寻访。
    剧中,由吕中和石维坚饰演的归国华侨,在寻访一位老中医的过程中,闯入一个胡同理发馆,结识了一群善良的人。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V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DI
    四角: 17347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

    (1) 经常,时常 。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

    (1)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英文翻译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宋本广韵

    fǎng [f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H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2) 同本义

    訪,泛谋也。——《说文》

    訪,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4)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访戴(访友的代称);出访(到外国访问);回访(在对方来拜访后去拜访对方);过访(访问);走访(访问;拜访);造访(上门访问)

    (6) 寻求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寻访(寻求查访);访觅(访寻;寻找);访论稽古(探求讨论古事)

    (8) 通“方”。初始

    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汉书》

    (9) 谋议

    教之令,使访物官。——《国语》。韦昭注:“访,议也。物,事也。使议知百官之事业。”

    (10) 调查;查处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访缉(访查缉捕);访办(调查处理);访俗(察访民俗)

    英文翻译

    visit; ask, in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