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究

xún jiū [ xun jiu]
繁体 尋究
注音 ㄒㄨㄣˊ ㄐ一ㄡ

词语释义

1.查考;研求。 2.追查;查究。

词语解释

  1. 查考;研求。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考览奇书,自非至精,不能寻究。” 南朝 梁元帝 《洞林序》:“余幼学星文,多歷岁稔。海中之书,略皆寻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然其间有常用之药,而载以异名,卒难寻究。”

  2. 追查;查究。

    唐 段成式 《剑侠传·田膨郎》:“内官惶慄伏罪,请以浹旬求捕,大悬金帛贮之,略无寻究之跡。” 宋 苏轼 《参定叶祖洽廷试笔状》之一:“臣取 祖洽 印本试策寻究,即无讥訕之言,不知 君锡 何以见其讥訕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引证解释

⒈ 查考;研求。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自序》:“考览奇书,自非至精,不能寻究。”
南朝梁元帝《洞林序》:“余幼学星文,多歷岁稔。海中之书,略皆寻究。”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然其间有常用之药,而载以异名,卒难寻究。”

⒉ 追查;查究。

唐段成式《剑侠传·田膨郎》:“内官惶慄伏罪,请以浹旬求捕,大悬金帛贮之,略无寻究之跡。”
宋苏轼《参定叶祖洽廷试笔状》之一:“臣取祖洽印本试策寻究,即无讥訕之言,不知君锡何以见其讥訕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寻究的国语词典

查考研究。

寻究造句

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但郑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学习,仍旧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顾小七见小二露了怯,也不再寻究,只顺着小二指的方向,自去寻那味‘鸡珍杂烩汤‘了。
佛陀见及于此,干脆不走从色身、物质中觅永生的路径,而到自心中寻究生死之源,从宇宙万法中概括归纳出真实之理性,自净其心,灭生死之因,与真实相应。
当然,要是真的寻究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我想要寻得答案,我想要探寻究竟。
后魏及齐,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山东之人,浸以成俗。
刘知府一出了大牢外就见到府衙的后院火光冲天,连一株百年的巨桑也被点着了,心下怒火中烧,一面吩咐衙役扑救,一面派人搜寻究是谁人所为。
警察在寻究事情的起因,大家都沉默。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V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DI
四角: 17347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

(1) 经常,时常 。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

(1)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英文翻译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宋本广韵

jiū [jiu]
部首: 523
笔画: 7
五笔: PWV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CKN
四角: 304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 同本义

究,穷也。——《说文》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必须天道,周旋无究。——《国语》

(2) 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比喻做事有始有终);究年(终年);究归(终归)

动词

(1) 谋划;研究;探求

究,谋也。——《尔雅》

不舒究之。——《诗·小雅·小弁》

爰究爰度。——《诗·大雅·皇矣》

莫可究详。——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究讨(研究探讨);究理(推求事物的原理);究心(费力;用心钻研);究味(研究体会);究明(研究清楚);究索(研究探索)

(3) 系统调查或追查

是究是图。——《诗·小雅·棠棣》

不究其旧。——唐· 韩愈《原毁》

究其旧。

士之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孝经·援神契》

究主使者。——《明史》

(4) 又如:究讯(追查审问);究治(追究处治);究审(追究审问);究切(追究责备);究处(追究处分);究询(追究询问);究寻(追查)

(5) 达,贯彻

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韩非子》

副词

毕竟,到底

其究安宅。——《诗·小雅·鸿雁》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红楼梦》

寒家在此虽住了三代,究系寄居,亲友甚少。——《镜花缘》

百姓究何辜。——《广东军务记》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5 kiu5 [东莞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梅县腔] giu5 [海陆丰腔] giu5 kiu6 [陆丰腔] giu5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祐去聲開口三等kiuh/kiowk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