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戴

xún dài [ xun dai]
繁体 尋戴
注音 ㄒㄨㄣˊ ㄉㄞˋ

词语释义

意思是访友。

词语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寻戴”。

    前蜀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诗:“踏雪偶因寻 戴 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访友为“寻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前蜀韦庄《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诗:“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寻戴的网络释义

寻戴

  • 寻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ún dài,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V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DI
    四角: 17347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

    (1) 经常,时常 。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

    (1)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英文翻译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宋本广韵

    dài [dai]
    部首: 412
    笔画: 17
    五笔: FAL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IWTC
    四角: 438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增益)

    (2) 同本义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春秋》

    动词

    (1) 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3)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4)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5) 敬奉,尊奉 。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英文翻译

    wear on to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dai5 [海陆丰腔] dai5 [客英字典] dai5 [陆丰腔] dai5 [客语拼音字汇] dai4 [台湾四县腔] dai5 [宝安腔] dai5 [东莞腔] dai5 [沙头角腔] dai5
    ◎ 潮州话:dai3(tài) <姓>do3(t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代去聲開口一等taih/toytɒi

    寻戴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