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论

duì cè lùn [ dui ce lun]
注音 ㄉㄨㄟˋ ㄘㄜˋ ㄌㄨㄣˋ

词语释义

又称“博弈论”、“竞赛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用数学方法研究带有竞赛或斗争性质的现象。主要研究决策者是否存在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确定这种策略。运用对策论,可对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行为科学产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断。在管理科学、系统控制和统计决策等领域都有应用。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汉字详情

duì [dui]
部首: 307
笔画: 5
五笔: CFY
五行:
仓颉: EDI
四角: 74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 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 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 搀和 。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 又如:他对我不错

(13) 平分成两份 。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 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 婚娶 。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 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如:对仗(交战)

(18)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 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20)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 对人无愧,不辜负 。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名词

(1) 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 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如:对子(办法)

(5)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 姓

形容词

(1)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 相互;两人在一起 。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介词

(1)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英文翻译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3

宋本广韵

[ce]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G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B
四角: 88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朿( )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4) 策略;计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汉· 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6)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7)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8)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9)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10)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治安策》——汉· 贾谊

《教战守策》——宋· 苏轼

(11)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12)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13)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14) 卜筮用的蓍草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动词

(1)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 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3) 督促;使进步 。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4)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6) 谋划;策划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7)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

英文翻译

scheme, plan; to whip; 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g5 ced5 [台湾四县腔] cet7 cak7 [客英字典] cet7 cak7 [海陆丰腔] cet7 cak7 [梅县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陆丰腔] cet7 [宝安腔] cak7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chrek/chaekʧʰæk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