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热

duì liú rè [dui liu re]

词语释义

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是流体传热的主要方式。简称对流。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人体与环境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当体温高于气温时,机体的热量放散到周围空气中,使空气变热上升,由冷空气来替换,产生对流散热,使人感觉凉爽。在高温环境下,产生对流加热,使人产生炎热的感觉。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对流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2、局部条件影响混合对流热传递系数值,但参考书中允许根据具体问题对对流系数进行近似取值。
3、同时讨论了对流热损失对金属薄膜热行为的影响。
4、热传导分析中,依据实测的轮胎胎侧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的数值反演方法来确定胎侧的对流热边界条件。
5、该织物对传导热、辐射热和对流热均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而且透气、透湿性好。
6、本文讨论了对流热损小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空气夹层间距的选取问题。
7、其中稀薄气体对流热、辐射热和核沉积热是热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8、对流热传送与对流热传送系数。
9、第三,中层MCV与对流层低层的槽(涡旋)以及对流热塔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实现中低层系统的垂直耦合。
10、结果表明,低气压下,处于连续介质流的流体对流换热仍然可以利用常规情况经验准则关系式进行分析计算;
11、热对流在没有引力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的。
12、在干热岩石地热能开发中,岩石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
13、在催化燃烧器和催化薄膜反应器、进料预热器及空气预热器的能量平衡中,热传导及热对流都被考虑进去以改进电脑模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14、升力体模型对流换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大致为15%左右。
15、无相变的对流换热分为自由对流及强迫对流二个方面。
16、温差,充液率,对流换热条件,加热段冷却段的长度比,管内表面状况等对脉动热管运行的稳定性均有影响。
17、列车速度提高可以增强车壁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而减小辐射的影响,降低壁面综合温度。
18、传热系数,热阻率,导热系数,换热器,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对流传热。
19、计算研究了有水平等温阻流件的二维封闭方腔中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
20、一般由热对流驱动的流动通过磁流体力学过程产生并维持在行星和恒星中的磁场。
21、气体对流对热腔起冷却作用。
22、流量对对流换热的影响比较复杂。
23、其中,热对流是热能在岩石裂隙中通过水流的传递。
24、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风速基本呈线性关系。
25、为了建立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冷启动过程温度场变化的数学模型,必须正确地选取对流换热系数关联式。
26、利用传导换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部件,对内燃机内部冷却水道与外部内燃机舱空气的各种换热形式进行模拟。
27、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风速、混凝土表面热辐射系数与温差之间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28、对流换热系数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29、典型的管内对流换热实验均在第一、第二类边界条件下进行。

对流热造句

对流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局部条件影响混合对流热传递系数值,但参考书中允许根据具体问题对对流系数进行近似取值。
同时讨论了对流热损失对金属薄膜热行为的影响。
热传导分析中,依据实测的轮胎胎侧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的数值反演方法来确定胎侧的对流热边界条件。
该织物对传导热、辐射热和对流热均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而且透气、透湿性好。
本文讨论了对流热损小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空气夹层间距的选取问题。
其中稀薄气体对流热、辐射热和核沉积热是热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流热传送与对流热传送系数。
结果表明,低气压下,处于连续介质流的流体对流换热仍然可以利用常规情况经验准则关系式进行分析计算;
热对流在没有引力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的。
在干热岩石地热能开发中,岩石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
在催化燃烧器和催化薄膜反应器、进料预热器及空气预热器的能量平衡中,热传导及热对流都被考虑进去以改进电脑模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无相变的对流换热分为自由对流及强迫对流二个方面。
温差,充液率,对流换热条件,加热段冷却段的长度比,管内表面状况等对脉动热管运行的稳定性均有影响。
列车速度提高可以增强车壁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而减小辐射的影响,降低壁面综合温度。
传热系数,热阻率,导热系数,换热器,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对流传热。
计算研究了有水平等温阻流件的二维封闭方腔中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
一般由热对流驱动的流动通过磁流体力学过程产生并维持在行星和恒星中的磁场。
气体对流对热腔起冷却作用。
流量对对流换热的影响比较复杂。

汉字详情

duì [dui]
部首: 307
笔画: 5
五笔: CFY
五行:
仓颉: EDI
四角: 74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 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 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 搀和 。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 又如:他对我不错

(13) 平分成两份 。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 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 婚娶 。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 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如:对仗(交战)

(18)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 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20)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 对人无愧,不辜负 。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名词

(1) 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 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如:对子(办法)

(5)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 姓

形容词

(1)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 相互;两人在一起 。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介词

(1)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英文翻译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3

宋本广韵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
[re]
部首: 403
笔画: 10
五笔: RVY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IF
四角: 55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如:热门货;热门

名词

(1) 滚热的物体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如:乒乓热

动词

(1) 加温;使之热 。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英文翻译

hot; heat; fever; restless; zeal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