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对应
(1) 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一致
(2) 针对某一情况的;与某一情况相应的
词语解释
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或数量上同另一系统中某一项相当。如:对应措施;对应行动。
引证解释
⒈ 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或数量上同另一系统中某一项相当。
例如:对应措施;对应行动。
对应的国语词典
处理应付的策略。
如:「针对这件不幸的事件,厂方是否已经拟订了对应方法?」
对应的网络释义
对应
对应 (汉语词语)
对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丵”(
,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2)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 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 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 搀和 。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 又如:他对我不错
(13) 平分成两份 。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 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 婚娶 。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 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如:对仗(交战)
(18)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 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20)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 对人无愧,不辜负 。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名词
(1) 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 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如:对子(办法)
(5)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 姓
形容词
(1)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 相互;两人在一起 。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介词
(1)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