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审阅。
清 林则徐 《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引证解释
⒈ 审阅。
引清林则徐《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察阅的网络释义
察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 (2) 同本义 阅,具数于门中也。——《说文》 (3) 引申为计算 阅,具也。——《小尔雅》 阅,数也。——《广雅》 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左传·襄公九年》。注:“阅,犹数也。” (4) 又如:阅问(逐一询问) (5) 察看;视察,考查 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管子》 (6) 又如:阅实(查对实事);阅狱(查看监狱);阅审(审核);阅稼(查看禾苗生长情况);阅试(审查考试) (7) 检阅 马端敏公新贻亲临校场阅射。——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 (8) 又如:阅武(检阅军队) (9) 看;阅读 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苏黄共阅。——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公阅毕。——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阅卷(评阅试卷);阅荐(审阅荐举);阅看(阅读);阅正(审阅指正) (11) 经历 那夜跳窗而出,原来就是此楼,思之恍如昨日,不想早阅三年。——《铁花仙史》 (12) 又如:阅日(过日子);阅月(经过一月);阅岁(经过一年);阅世(经历时世) (13) 观赏 历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阅戏者。——唐· 吕道生《安禄山》 (14) 又如:阅胜(观赏美景);阅戏(看戏) (15) 总聚;汇集 川阅水以成川。——陆机《叹逝赋》 英文翻译examine, inspect, review, read
方言集汇◎ 粤语:jyut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