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考察;观察。《云笈七籤》卷一○四:“﹝ 太元真人 ﹞高祖父讳 濛 ,字 初成 ,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 周 之衰,不仕诸侯,乃师於北郭北阿 鬼谷先生 ,遂隐遁 华山 。”
引证解释
⒈ 考察;观察。
引《云笈七籤》卷一〇四:“﹝太元真人﹞高祖父讳濛,字初成,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周之衰,不仕诸侯,乃师於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隐遁华山。”
⒉ 审阅。
引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引澳门同知呈文:“復据义律呈递説帖,求为转禀,谨将原帖禀送察览,伏乞核示。”
察览的网络释义
察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2) 同本义 览,观也。——《说文》 而数览。——《战国策·齐策》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离骚》 又览累累之昌辞。——《汉书·扬雄传》 洞庭君览毕。——唐· 李朝威《柳毅传》 故有所鉴辄省记。——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览观(阅览);览读(阅读);览阅(阅览);览核(查阅);览究(阅读研究) (4) 观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览历(游览);览瞩(极目远望);览胜;览古 (6) 观察;考察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救天下贤士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7) 又如:览省(视察);览揆(览观,揆度。后用以称生长);览观(观察);览镜(照镜);览察(审察);览试(审察考试) (8) 采纳 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战国策》 (9) 通“揽”。采取;采摘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 又如:览取(揽取) (11) 持,把握。古同“揽” 。如:览总(执掌总理);览政(主持朝政) 名词 (1) 景致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奇览(奇妙的景色) (3)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县 览州,贞观二十三年置。——《新唐书》 (4) 姓 英文翻译look at, inspect; perceive
方言集汇◎ 粤语:laam5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