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察惠 ”。聪明有智慧。
《淮南子·泰族训》:“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 潘岳 ﹞幼未成德,故誉止於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新唐书·郑元璹传》:“ 元璹 字 德芳 , 隋 沛国公 译 之子。性察慧,爱尚文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察惠”。聪明有智慧。
引《淮南子·泰族训》:“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潘岳﹞幼未成德,故誉止於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
《新唐书·郑元璹传》:“元璹字德芳,隋沛国公译之子。性察慧,爱尚文艺。”
察慧的网络释义
察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2) 同本义 慧,儇也。——《说文》 知或谓之慧。——《方言》三 (3) 注:“慧,儇,皆意精明。” 亟见窕察谓之慧。——《贾子道术》 柔质受谏曰慧。——《周书·谥法》 周子有兄而无慧。——《左传·成公十八年》 而慧者不以藏书箧。——《韩非子·喻老》 (4) 又如:慧侠(有才华,有胆略);慧给(聪敏而有口才);慧种(优良的天赋秉性);慧黠(聪敏机智);慧美(聪明美丽) (5) 狡黠 。如:慧齿(灵巧的口齿) (6) ∶眼睛清明 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伤寒论》 名词 佛教名词 。意译为慧,智慧。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英文翻译bright, intelligent; intelligence
方言集汇◎ 粤语:wai3 wa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东莞腔] fui5 [客英字典] fui5 [海陆丰腔] fui6 [梅县腔] fi5 [宝安腔] fui5 [沙头角腔] fui5 [陆丰腔] fui6 [台湾四县腔] fi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