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明察细微。
《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宋 陈郁 《话腴》:“ 钟会 欲询以时事而致之罪,而 籍 终皆以沉湎避。其察微见远,寄託保身,非高出数子之上,其能脱屣於祸穽哉!”《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 赵克谦 察微知著,就在青萍之末刚有风意的时候,他已经未雨绸缪了。”
引证解释
⒈ 明察细微。
引《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宋陈郁《话腴》:“钟会欲询以时事而致之罪,而籍终皆以沉湎避。其察微见远,寄託保身,非高出数子之上,其能脱屣於祸穽哉!”
《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赵克谦察微知著,就在青萍之末刚有风意的时候,他已经未雨绸缪了。”
察微的网络释义
察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彳( );--(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2)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形容词 (1)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副词 (1)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名词 (1) 古单位名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英文翻译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方言集汇◎ 粤语:mei4
◎ 客家话:[梅县腔]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