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勘

chá kān [ cha kan]
注音 ㄔㄚˊ ㄎㄢ

词语释义

实地调查。

词语解释

  1. 实地调查。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朕心深切軫念,著行该抚亲歷 直隶 被灾各州县,通加察勘,悉心筹画,应作何积贮,该抚详议具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总理》:“一则草料喂养,勤行察勘。” 茅盾 《送考》:“原来这位少爷已经象总司令察勘地形似的把这庞大校舍的每个角落都摸过了。”

引证解释

⒈ 实地调查。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朕心深切軫念,著行该抚亲歷直隶被灾各州县,通加察勘,悉心筹画,应作何积贮,该抚详议具奏。”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总理》:“一则草料喂养,勤行察勘。”
茅盾《送考》:“原来这位少爷已经象总司令察勘地形似的把这庞大校舍的每个角落都摸过了。”

察勘的国语词典

实地调查。

如:「察勘地形」、「察勘现场」。

察勘的网络释义

察勘

  • 察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 kān,指实地调查。
  • 察勘造句

    地质学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了察勘。
    总结改革经验,察勘当前得失,是新一轮混改推进的必选项。
    经开发公司派员现场察勘,发现该房阳台门及次卧室窗台下外墙出现渗水现象。
    投标人应对工程现场和周围环境进行现场察勘,以便编制投标文件。
    灾情发生后,该市及时组织农业、保险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察勘损失,认真做好灾后保险理赔工作。
    李润华告诉记者,北京之后制定了相关法规,大型活动按照法规依法进行许可和审批,审批之后对安全系数进行综合评估,进行实地察勘和风险评估。
    于是,他一面同意了杨廷璋所请,一方面派杨应琚“赴浙亲往该关察勘情形,并酌定则例,报部议定”。
    得到消息,王立军立刻驱车赶赴现场,他边察勘边要求刑警全力以赴侦破此案,以遏制抢劫机动车犯罪高发的势头。
    顺治帝要他将这一带的地形画出来,解说清楚,再派人前来察勘。
    总结上一轮改革经验,察勘当前得失,是新一轮混改推进的必选项,但只要决心在,混改终归会走出一条坦途。
    可是,当实地察勘刘全的房屋时,却发现其房屋已经改建,并未“逾制”。
    在项目设计前期阶段,由项目负责人或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调研,察勘地形,正确理解业主方意图。
    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六十日内接受咨询、察勘标的并提供相关资料。

    汉字详情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kān [kan]
    部首: 217
    笔画: 11
    五笔: ADWL
    五行:
    仓颉: TVKS
    四角: 4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甚声。本义:校订,核对)

    (2) 同本义(考订核实异同)

    勘,校也。——《说文新附》

    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 又如:勘合(验证,核对。文书上加盖印信,一分为二,当事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勘对(核对;注定);勘婚(婚前男女两家互相查考生辰八字、门第等)

    (4) 审问

    当堂对勘。——《聊斋志异》

    (5) 又如:勘正(审问核实);勘问(盘问;审问);勘鞠(审讯);勘当(审问核察)

    (6) 查看;调查

    又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洪仁玕《太平天日》

    (7) 又如:勘灾(查看灾情);勘破(看破);堪舆(看风水)

    (8) 判断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compare; col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m1 ham3
    ◎ 客家话:[梅县腔] kam1 kam5 [宝安腔] kam5 [客英字典] kam5 [海陆丰腔] kam1 kam5 [客语拼音字汇] kam3 [台湾四县腔] kam1 kam5 [东莞腔] kam5
    ◎ 潮州话:kam3 (khàm) 「澄海」k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三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紺去聲開口一等khomh/qommkʰɒm

    察勘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