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yù jiào yú lè [yu jiao yu le]

词语释义

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寓教于乐造句

唉,看来教育工作啊,还是寓教于乐来得快。
想到‘寓教于乐’自然是一下,可这正到妙时,手机却不识趣的响了起来。
节目主持的艺术性,在于通过节目主持人的逆向反应能力,调控节目参与者的情绪,营造欢愉气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不能寓教于乐,教育事业就得不到良好发展。
寓教于乐,游戏精神确实比死背书重要,人生哪有统一结论还一成不变的事,正话反说没准效果更好,不杂。
急什么!小学生学习还提倡寓教于乐呢,何况我呢?先兜一圈,过足了瘾再说。
在游山玩水中学习,寓教于乐,效果怎么样,那就另当别论了,反正用公家的钱,环游世界去,多爽。
第二部分,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和怡情养性三方面对散文情感教学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论述,在论述中做到理例结合,深入浅出。
在和老马的交流中,我觉得他虽然有些奸滑的小聪明,可绝对不是能想出这么寓教于乐,好的训练方法的人。
在与师傅得寓教于乐般的对话结束后,师傅就断言十五之夜过后,那对夫妻绝对会回来。
今天,他想给宇文柔奴上一堂关于数据库管理的启蒙课,寓教于乐,先来做个小游戏。
刘鸣安排这场比赛,一是想寓教于乐,不至于总是枯燥的讲理论,二是想尝试着街舞和街球的融合。
寓教于乐这种也只是理想化,无论是学习还是征服世界,还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用的!“我是朽木,再怎么雕也没用了。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的涌泉跃鲤、扇枕温衾、戏采双亲等主题灯,寓教于乐,展现了尊老爱幼、知书达理等传统文化习俗。
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他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有这样,才能寓教于乐,才能真正的起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作用。
寓教于乐,在文艺作品里体现思想教育,和正面教育作用是一样的。
你懂个球!寓教于乐懂不懂?对于真正有悟性的人,直接用嘴儿教就行。
分监区的晚会主要是图热闹,都是熟悉的面孔,表演身边熟悉的事情,因为强调寓教于乐,好多节目说教意味难免太浓。
甚至再回溯一下,打从鲍方那一代人退出主演行列的年代算起,港片里能在人文层面做到寓教于乐的作品,实在太少。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JMY
五行:
吉凶:
仓颉: JWLB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禺( )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2) 同本义

寓,寄也。——《说文》

国无寄寓。——《国琼·周语》

诸侯不臣寓公。——《礼记·郊特牲》

无寓人于我室。——《孟子》

径造袁所寓。——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寓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后序》

同寓数十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寄寓(寄居);寓士(寄居之人);寓泊(寄住);寓食(寄食。寄居在别人家里生活);寓客(寄居他乡的人;外来暂住的旅客)

(4) 寄托

大夫寓祭器于大夫。——《礼记·曲礼》

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寓形宇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寓之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寓形(寄托其形体);寓物(托物;寄于物);寓性(不用本姓,改用有寄托或隐含某种意义的姓氏);寓情(寄托情志)

(6) 观看 。如:寓视(注视);寓赏(观赏)

(7) 寄递;投寄

子产寓书于 子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8) 又如:寓书(寄信)

名词

(1) 住所

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有几间草房作寓;寓屋(住所)

(3) 丧葬用品 。如:寓镪(用白金水涂过的纸冥钱);寓彩(纸制的彩绸);寓马(随葬之木偶马);寓金银(用金纸银纸做的冥钱)

英文翻译

residence; lodge; dwell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梅县腔] ngi5 [海陆丰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陆丰腔] gni6 [东莞腔] ngi5 [宝安腔] ngi3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牛具去聲合口三等ŋĭungyoh/ngiuh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lè,yuè,lào [le,yue,lao]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Q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D
四角: 72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lok6 ngok6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