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猿洞

sù yuán dòng [su yuan dong]

词语释义

见《神解记》三十六奇之一

引证解释

见《神解记》三十六奇之一。

汉字详情

sù,xiǔ,xiù [su,xiu]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WDJ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OMA
四角: 302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据甲骨文,象人睡在室内席子上。本义:住宿;过夜)

(2) 同本义

宿,止也。——《说文》

出宿于干。——《诗·邶风·泉水》

言就尔宿。——《诗·小雅·我行其野》

戒及宿之日。——《周礼·大史》

孟子去 齐,宿于昼。——《孟子·公孙丑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得已,度姓名,诡蹄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宿歇(住宿,睡觉);宿坛(住宿);宿泊(住宿;安歇);宿夜然诺(存留过夜的诺言);宿客(投宿的旅客);宿宿(连住两夜);宿顿(临时寄住);宿止(住宿);宿地(住宿的地方);宿所(住宿过夜的处所)

(4) 值宿守卫,守夜

哀王三弟,其弟 章,入宿卫于 汉,吕太守封为朱虚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5) 又如:宿直(值夜);宿卫(在宫中值宿护卫)

(6) 处于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唐· 韩愈《三星行》

(7) 拖延;停留 。如:宿食(积食);宿留(停宿,停留)

(8) 驻扎,特指军队的停留与驻扎 。如:宿兵(驻扎军队)

(9) 隐含;寄寓

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10) 安心;安于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

(11) 谋取 。如:宿名(获取名声)

名词

(1) 古代官道上设立的住宿站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周礼》

(2) 又如:宿息(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

(3) 住所,供人休息的处所 。如:宿头(借宿之处);代付…食宿和回家的路费

(4) 夜

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宿露(夜露);宿雾(夜雾);宿膳(夜餐);宿夕(一个晚上。比喻短时间内);宿烟(夜里的烟雾);宿云(夜晚的云气)

(6) 栖宿之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7) 有名望的人

迟先生有制礼作乐之才,乃是 南邦名宿。——《儒林外史》

(8) 从前,往日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三国魏· 嵇康《幽愤》

(9) 又如:宿意;宿传(往昔的传说);宿孽(前世的罪孽);宿顾(以往的关照)

形容词

(1) 老的,积久的

民有宿逋不可诚于上供者,必代而输之。——唐· 杜牧《吏部尚书·崔公行状》

(2) 又如:宿气(旧怨;旧仇);宿愤(旧怨;旧恨);宿罪(旧有的罪过);宿好(老交情);宿恩(以往的恩德);宿嫌(旧日的嫌隙);宿旧(旧友);宿威(素有的威名);宿老(老前辈);宿齿(年老之人)

(3) 隔夜的,前一夜的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唐· 王维《田园乐》

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

(4) 又如:宿料(隔夜的草料);宿雨(隔夜的雨);宿租(隔年的租税);宿酲(酒醉隔夜未醒)

(5) 前一年的,隔年的

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月水灾郡种宿麦。——《汉书·武帝纪》

(6) 又如:宿麦(隔年成熟的麦);宿雪(积留过冬的雪)

(7) 老成阅历久的

王肃以宿德显授。——三国魏· 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

(8) 又如:宿兵(宿素习练之兵);宿艾(老成长者);宿生(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吏(阅历多的官吏);宿彦(老成而有才德之士)

(9) 前世注定的

以此常欲焚笔弃砚为喑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

(10) 又如:宿业(指前世行善或作恶所造成而见于今世的后果);宿慧(前世带来的慧根);宿殃(前世注定的灾殃);宿败(注定要失败);宿福(前世注定的福分)

(11) 旧欠的

逋租宿债勿复收。——《宋书·武帝纪》

(12) 又如:宿债(旧欠的债务);宿值(久欠的债);宿赋(积欠的赋税)

(13) 大的 。如:宿恶(大恶人);宿浪

副词

(1) 通“夙”。平素,平日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

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后汉书·王霸妻传》

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宋· 陆游《幽居》

表招诱有力,威怀兼洽 ,其 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青。——《后汉书·刘表传》

(2) 又如:宿愿;宿容(平日的容颜);宿寇(惯匪);宿心,宿志(平日的心愿)

(3) 预先;早先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三国志·王粲传》

(4) 又如:宿构(预先构思);宿闻(早已知闻);宿虑(预先思考、谋划);宿读(预先读过)

(5) 另见 xiǔ;xiù

xiǔ

量词

(1) 用于计算夜

军士今夜且歇一宿,以养锐气。——《三国演义》

(2) 又如:住了一宿

(3) 另见 sù;xiù

xiù

名词

(1) 星座的古名。星宿 。二十八宿:坐落在黄道的星宿,按照中国古代的分法,共有二十八个。黄道是日在星际所行的路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列子》

(2) 另见 sù;xiǔ

英文翻译

stop, rest, lodge, stay overnight; constel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s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uk7 siu5 [客英字典] si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xiu4 xiug5 [梅县腔] siuk7 [台湾四县腔] siuk7 siu5 [沙头角腔] siuk7 [陆丰腔] siuk7 [宝安腔] siuk7 suk7 [东莞腔] suk7
◎ 潮州话:sù/思娃4(杀)xiǔ/思妖1(宵) xiù/思优3(秀), suah4(suah) siou1/siao1(siau) siu3(sì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救去聲開口三等sĭəusiuh/siow
yuán [yuan]
部首: 324
笔画: 13
五笔: QTFE
五行:
仓颉: KHGRV
四角: 44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蝯善援,禺属。——《说文》。通常写作“猨、猿”。

貉逾汶则死。——《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

猿狙之便自山林来。——《庄子·天地》

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猿猴献果(指将人的四肢在胸前捆在一起的姿势);猿狖(猿猴);猿眩(猿临悬崖而目眩。极言险峻);猿臂(臂长如猿,运用自如,亦比喻攻守自如的作战形势)

英文翻译

ap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陆丰腔] jan3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宝安腔]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雨元元合平聲合口三等ĭwɐnyan/hvan
dòng,tóng [dong,tong]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MGK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EBMR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dòng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 。如:洞虚(深幽)

(4) 广阔 。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 。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 。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 。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名词

(1)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动词

(1) 贯穿;通达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 。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tó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ave, grotto; ravine; hole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5 tung3 [沙头角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3 [海陆丰腔] tung6 [客英字典] tung5 [宝安腔] tung3
◎ 潮州话:dang7(tā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