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宥

kuān yòu [ kuan you]
繁体 寬宥
注音 ㄎㄨㄢ 一ㄡˋ

词语释义

宽宥 kuānyòu

(1) 宽容;饶恕

forgive;pardon;excuse

词语解释

  1. 宽恕,原谅。

    《后汉书·王梁传》:“﹝ 王梁 ﹞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譁。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 梁 为 济南 太守。”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剪灯新话·申阳洞记》:“因乏药材,入山採拾,贪多务得,进不知止,不觉失足,误坠於斯,触冒尊灵,乞垂宽宥。”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引证解释

⒈ 宽恕,原谅。

《后汉书·王梁传》:“﹝王梁﹞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譁。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
《剪灯新话·申阳洞记》:“因乏药材,入山採拾,贪多务得,进不知止,不觉失足,误坠於斯,触冒尊灵,乞垂宽宥。”
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宽宥的国语词典

宽恕、原谅。

宽宥的网络释义

宽宥

  • 宽宥,汉语词汇。
  • 拼音:kuān yòu
  • 释义:宽容;饶恕 ;原谅、饶恕的意思。
  • 唐·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
  • 宽宥造句

    我学会宽宥过去的错误,还和朋友们密切了联系。
    在下名叫郑天寿,是个银匠,三年前路过此地时被王英劫夺上山虽然无奈落草,但是并没有做些为非作歹的事情,还请晁保正宽宥。
    贩运私盐,谋取暴利,官商勾结,万民之害,你叫朕宽宥?
    安沐青宽宥道,把那日涧羽所赠的竹叶死死捏在掌心。
    陛下说的不错,堵胤锡一向主张对外强硬,对内宽宥,所以原来是受到史可法、瞿式耜等人压制的。
    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
    兄弟二人皆是用的大剑,宽宥三寸,银色剑身,描金纹路,剑刃锋利,刚一被握在手中,就已经感觉到锐利的气势。
    如果你现在悬崖勒马,朕可以宽宥你,送你回去复职。
    三哥平日宽宥下人,纵得你们这帮乡下来的小贱蹄子没个眉眼高低。
    她需要靠在一个男人肩头息歇,是因为这个男人比她更有力量,让她放心;或者,她径直走来,自己去扶助受伤者,她自己品咂在仁慈宽宥的抚爱中如圣母般的情感。
    你们吃了水缸里的鱼,我便信守承诺宽宥你们。
    路鸣泽,他从不宽宥敌人和他看不起的人,却也不至于毫无准则的滥用暴力。刚烈中略带枭狂。江南 
    回这位大人,陈到军令尚未解除,不敢下马!望曹公宽宥!
    将品格证据引入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制度中,体现了刑法对未成年加害人的宽宥及对其人性的考量。
    姥姥,珏儿知错了,还请姥姥宽宥!
    千岁爷,小女子先行告退,还望宽宥这个!“史燕躬身向胧月行礼,随后低声说道“璘哥哥,西湖之上有座‘断桥’,酒席散后,燕儿在那等你,望君能来!”。
    商业保险或者制度兜底,固然能让伸手救助少些后顾之忧,又如果老人自己能心存善意,懂得宽宥与悯恤,可能比保险或责罚更为靠谱。
    例应拿回,因念两世国戚,有功於社稷,殊恩宽宥,免罪不究。
    李长青将门房之门关上,刚想对云青说几句宽宥的话,忽然一拍脑门,惊呼“不好,师兄有难!”。
    况我衣囊已获,望吾兄宽宥,放了他罢。

    汉字详情

    kuān [kuan]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A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TBU
    四角: 30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房屋有关,苋( kuān)声。本义:房屋宽敞)

    (2) 同本义

    宽,屋宽大也。——《说文》

    府寺宽敞。——《后汉书·刘般传》

    (3) 又如:宽厂(宽敞);宽空(宽畅,不阻塞);宽转(宽敞有余地)

    (4) 广阔;面积大。与“狭”相对

    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5) 横的距离大

    阶庭宽窄才容足。——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

    (6) 又如:宽乡(指地广人稀之地);宽平(指宽阔平坦之处);宽衍(宽阔平坦)

    (7) 度量宽宏;宽厚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传:“宽能容众。”

    言宽以居之。——《易·文》

    宽而栗。——《书·皋谟》。郑注:“谓度量宽宏。”

    文帝宽,不忍罚。——《汉书·吴王刘濞传》

    宽哉,不被于利。——《韩非子·说林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陈明选宽厚呕煦。——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宽洪(心胸宽阔器量大);宽猛相济(指施政时要宽严相辅而行);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宽泽(宽仁有恩德);宽绰(宽弘广大。多指器量)

    (9) 舒缓;延缓 。如:宽延(宽缓,延缓);宽柔(宽缓和柔);宽快(畅快,舒服;衣服肥大);宽缓(委婉和缓)

    (10) 宽坐(多坐一会儿。留坐的敬词)宽松;松弛。紧的反义词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上》

    (11) 又如:宽余(肥大,宽松);宽褪(过分肥大);宽衫(古人穿在外面的长袍,具有普通礼服的性质)

    (12) 多;富裕

    以二人居室十间,公田一顷,宽然有余矣。——洪亮吉《治平篇》

    (13) 又如:宽饮(劝酒之词。表示请人多喝些酒)

    名词

    宽度,广度 。如:这条河有一里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球场的宽和长都有严格规定

    动词

    (1) 放松;放宽

    则械系不稍宽。——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

    终亦稍宽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3) 又如:宽制(放宽法制);宽律(放宽刑律);宽放(放宽);宽限(宽延期限)

    (4) 宽免;宽恕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宽贳(宽恕;宽赦);宽护(宽恕庇护);宽减(从宽减免);宽缓(宽容而不急迫)

    (6) 减轻

    宽徭役。——《盐铁论·诛秦》

    (7) 又如:宽征(减轻或缓征赋税);宽痛(减轻痛苦);宽徭(减轻徭役)

    (8) 宽慰;宽解 。如:宽勉(宽解勉励);宽譬(劝慰宽解,使人消解愁闷)

    (9) 卸脱;解开 。如:宽衣(旧时敬辞。请人脱去衣服);宽章(请客人脱掉外面袍褂的敬辞)

    英文翻译

    broad, wide; spacious, vast

    方言集汇

    ◎ 粤语:fun1

    宋本广韵

    yòu [you]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D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KB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有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广厦容人曰宥)

    (2) 宽仁;宽待

    宥,宽也。——《说文》

    宥,宽也。——《国语·周语》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庄子·在宥》

    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宥世(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宥德(宽仁之德)

    (4) 宽恕

    天尊岂可违天擅杀,望天尊暂宥。——《梼杌闲评——明珠缘》

    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宥免(宥恕,宥赦,宥过。宽恕别人的过错);宥愆(宽恕罪过)

    (6) 赦免

    宥,赦也。——《广雅》

    流宥五刑。——《虞书》。马注:“宽也。”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暂居里。——《封神演义》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孔颖达疏:“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

    (7) 又如:宥善(赦免善良的人);宥罪(赦免罪过);宥释(赦免释放)

    形容词

    (1) 宏深;深邃

    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2) 又如:宥地(机要之地);宥密(深密;机密);宥弼(形容职司机密、重要)

    英文翻译

    forgive, pardon, indulge

    方言集汇

    ◎ 粤语: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5 [海陆丰腔] riu6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陆丰腔] jiu6 [客英字典]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台湾四县腔] ju5
    ◎ 潮州话:优6(右)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于救去聲開口三等ĭəuiuh/h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