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

chǒng rǔ ruò jīng [ chong ru ruo jing]
繁体 寵辱若驚
注音 ㄔㄨㄥˇ ㄖㄨˇ ㄖㄨㄛˋ ㄐ一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若: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受到宠爱、屈辱而感到惊喜或惊恐。指对荣辱得失十分看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成语用法

宠辱若惊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引证解释

⒈ 谓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

《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张舜徽疏证:“古之陈君道者,谓人主宜卑弱自处,故恒以居下为言。既云爱居下矣,故得之若惊,谓惊喜也;失之若惊,谓惊恐。”

宠辱若惊的国语词典

得宠或受辱皆感到惊惶。语出《老子.第一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形容患得患失的心情。

宠辱若惊的网络释义

宠辱若惊

  • 宠辱若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ongruruojing,解释是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 宠辱若惊造句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那种见利忘义,宠辱若惊的人不值得交往。
    看到小孩子得到老师表扬和批评时宠辱若惊的样子,我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心情。
    老头本以为曹丹此刻会宠辱若惊,惶惶失措,其实竟不然。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对于众人来说却都是这样深刻的,毕竟这样的实习在大学里面并不常有,所以陈海也特别珍惜那段时间,不过在这里面却发生了许多事情,让陈海有点宠辱若惊。
    岳仇见此,有点宠辱若惊,向前一步,便言简意赅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其中把王力想要做的龌龊事情也一并说出,更是直言不讳的说起王斌的护短霸道。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汉字详情

    chǒng [cho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DXB
    五行:
    吉凶:
    仓颉: JIKP
    四角: 304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龙声。本义:尊崇)

    (2) 同本义

    宠神其祖。——《国语·楚语》。注:“尊也。”

    宠,尊居也。——《说文》

    宠名皆弃。——《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

    (3) 又如:宠存(尊崇慰问);宠重(尊崇重视);崇厉(尊崇勉励)

    (4) 宠爱

    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左传·昭公十年》

    不宜爱而受宠。——《论衡·幸偶》

    少姜有宠而死。——《左传·昭公三年》

    宠辱若惊。——《老子》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一家人很宠他;宠冠一时(备受宠爱,冠绝一时);宠拔(宠爱提拔)

    名词

    (1) 荣耀

    承天宠也。——《易·师》。郑注:“光耀也。”

    其宠大矣。——《国语·楚语》。注:“荣也。”

    宠有孝悌长幼顺明之节。——《史记·赵世家》。正义:“贵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宠辱(荣耀与耻辱);宠借(给予荣宠和奖励)

    (3) 恩惠 。如:宠灵(恩宠);宠光(恩宠光耀);宠利(恩宠与利禄)

    (4) 受宠爱的人

    齐侯好内,多内宠。——《左传·僖公十七年》

    (5) 又如:内宠;爱宠

    (6) 皇帝所施的 。如:宠劳(皇帝的慰劳);宠赐(帝王的恩赐);宠惠(帝王的恩泽)

    英文翻译

    favorite, concubine; favor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2
    ◎ 潮州话:胎翁2(统)

    宋本广韵

    [ru]
    部首: 702
    笔画: 10
    五笔: DF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VDI
    四角: 713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 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辱,耻也。——《说文》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耻辱和损害);辱残(受耻辱和残害)

    动词

    (1) 使…受辱;侮辱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足以辱晋;辱邈(辱没,玷辱);辱抹(辱末,辱灭,辱模,辱么,辱莫);辱没(玷污,玷辱);辱玷(玷辱);辱污(玷辱)

    (3) 埋没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左传·襄公三十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 韩愈《杂说四首》

    (4) 谦词。承蒙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蒙;辱临;辱赐;辱承指教;辱荷(承蒙)

    (6) 压下去,挫

    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形容词

    (1) 污浊;混浊 。如:辱行(污秽的行为)

    (2) 隆重;厚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管子》

    (3) 黑

    大白若辱。——《老子》

    (4) 通“溽”。湿润

    土润辱暑。——《礼记》

    英文翻译

    humiliate, insult, ab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k8 [梅县腔] juk8 [海陆丰腔] r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蜀入聲開口三等nʑĭwoknjyuk/rvk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KF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jīng [j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YIY
    五行:
    仓颉: PYRF
    四角: 90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frighten, surprise, star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