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普照

bǎo guāng pǔ zhào [bao guang pu zhao]

词语释义

“成都十景”之一,形容的是宝光寺的文化景观。入选理由:要坐香,去宝光,罗汉堂里数罗汉,不看僧面看佛面。宝光寺至今完整地保留了隋唐佛寺的典型布局。

汉字详情

bǎo [bao]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Y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GI
四角: 3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如:通宝;元宝

(11) 姓

动词

(1) 珍爱,珍视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如:宝录,宝蓄(珍藏)

形容词

(1) 珍贵的,宝贵的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英文翻译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o3 bau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bo3 [梅县腔] bau3
◎ 潮州话:bo2

宋本广韵

guāng [guang]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IQ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广大,宽阔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o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黃唐合平聲合口一等kuɑŋkuang
[p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UO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CA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2) 同本义

普,日无色也。——《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

(3) 遍,普遍;全面

普天之下。——《孟子·万章下》

广矣普矣。——《文选·宋评论·高唐赋》

天丽且弥,地普而深。——《汉书·扬雄传下》

普施明法。——《史记·秦始皇本纪》

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三国志·吴主传》

(4) 又如:普席(全席);普及本(即普及版);普天(遍天下);普加(普遍赐与;普遍施与);普存(普遍富足);普讯(遍及;普遍);普施(普遍施与);普恩(普施的恩泽)

(5) 广大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

名词

(1) 对历史上普鲁士王国的简称 。如:普法战争

(2) 吐蕃俗称丈夫(成年男子)为普

(3) 姓

英文翻译

universal, general, widesp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pou2
◎ 客家话:[东莞腔] pu1 [陆丰腔] pu3 [梅县腔] pu1 [沙头角腔] pu1 [客英字典] pu1 pu3 [台湾四县腔] pu1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1 [海陆丰腔] pu1 pu3 [宝安腔] p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滂古上聲開口一等phox/phuupʰu
zhào [zhao]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V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显示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shine, illumine,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少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h/tj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