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

ān jì [ an ji]
繁体 安濟
注音 ㄢ ㄐ一ˋ

词语释义

1.安抚救济。 2.完全渡过。

词语解释

  1. 安抚救济。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宋固杀人报》:“时 大观 四年,朝廷方行安济法,若有病者,则里正当任责。”

  2. 完全渡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指顾之间风涛恬息,即安行,晚与前舟相及,往还皆获安济焉。”

引证解释

⒈ 安抚救济。

宋洪迈《夷坚乙志·宋固杀人报》:“时大观四年,朝廷方行安济法,若有病者,则里正当任责。”

⒉ 完全渡过。

宋何薳《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指顾之间风涛恬息,即安行,晚与前舟相及,往还皆获安济焉。”

安济的网络释义

安济

  • 安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ān jì,意思是安抚救济。
  • 安济造句

    见识过“帆樯如林、车马辐辏”的古老的安济桥,看上去仍然坚固,但却神情暗淡……
    同学们,这是我素描草写图画一座石拱桥,这座桥是河北赵县蛟河上安济桥,亦称赵州桥。
    第二年十月竣工,乾隆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
    不久,安乐坊也被朝廷改赐名安济,遂为官办。
    南平安济综合客运枢纽及站前广场项目签约。
    神道碑原立在旧安济桥头、现在主河道的北岸,东距坟墓有三四百米。
    日本侵华士兵东史郎在其日记中记载了一段侵华日军侵占衡水、强取豪夺并炸毁安济桥的生动描述,成为日军侵华的铁证。
    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尤其是南宋,还发展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新的慈善机构。
    事后,乡人重修青龙古庙,请王伉像在此镇水,奉为安济灵王,青龙古庙也称为安济王庙,庙里香火益盛。
    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古庙。
    到第二年十月竣工,乾隆皇帝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就是现在的这座石桥。
    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为中国上海的残疾儿童提供医药和健康服务项目。
    为了这次出使,宋朝特地在明州建造两艘大船,一艘名为凌虚致远安济,另一艘名为灵飞顺。
    “安济”是宋哲宗的赐名,意为安渡济民。
    衡水安济桥又名衡水石桥或衡水老桥,衡水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胜利东路,东西横跨滏阳河上。
    “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

    汉字详情

    ān [an]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1 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
    jì,jǐ [j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Y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YKL
    四角: 3012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 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 汦——《说文》

    济水源出 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 州名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形容词

    (1)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3) 整齐美好的样子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4)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5) 另见

    动词

    (1) 渡过水流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2)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3) 帮助;救助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5) 拯救;救济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6)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7) 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8)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9) 成就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10)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11) 停;止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12) 增加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13) 弥补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14) 及,比得上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15) 成;可以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名词

    渡口,过河的地方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形容词

    (1) 整齐,漂亮 。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2) 能干,中用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i2 zai3
    ◎ 潮州话:zi3(chì) zi2(ch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