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乐业

ān tǔ lè yè [ an tu le ye]
繁体 安土樂業
注音 ㄢ ㄊㄨˇ ㄌㄜˋ 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成语用法

安土乐业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魏书·吕罗汉传》:“其有安土乐业,奉公勤私者,善加劝督,无夺时利。”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财。”

安土乐业的国语词典

人民生活安定,乐于从事的职业。参见「安居乐业」条。

安土乐业的网络释义

安土乐业

  • 安土乐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tǔ lè yè,意思是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安土乐业造句

    当年的锋火硝烟早已荡尽,只有雪山挺秀巍峨,草地芳野萋萋,藏羌汉回等民族人民在这片高原上安土乐业、繁衍生息。
    “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
    百姓幸际昌期,安土乐业,若非迫于万不得已,焉肯不顾身家,铤而走险。
    后的上谕中说,我国家百数十年来,厚泽深仁……百姓幸际昌期,安土乐业,若非迫于万不得已,焉肯不顾身家,铤而走险。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汉字详情

    ān [an]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1 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
    [tu]
    部首: 334
    笔画: 3
    五笔: FF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
    四角: 4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土);土力(土壤肥沃的程度);土化(施肥使土壤肥沃);土坷拉(土块);土山(泥土堆积成的山);土城(土筑之城);土堡(用土石筑成的碉堡);土堰(土筑成的拦水坝);土阶茅屋(谓居住俭朴)。又指炼金术者的四大元素之一和五行之一。如:水、火、木、金、土

    (4) 土地

    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土工(从事挖土埋人工作的人);土宇(土地住宅);土田(土地田畴);土功(治水土的工程);土作(土木工程);土薄(土地硗薄);守土有责;土公(土地神)

    (6) 尘土 。如:土雨(飞扬的尘土);他鞋上都是土

    (7) 领土,国土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北土禾平。——《资治通鉴》

    能守其土。——宋· 苏洵《六国论》

    守土吏或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土疆(领土);土境(领土,国土)

    (9) 乡土,居处。某人的出生地、出身地、居住地或国籍地 。如:故土;土棍(地方上的无赖、地痞);土团(乡里的自卫组织);土豪(乡里仗势欺人的人);土风(乡土歌谣);土思(思念故乡);土宇(乡土和屋宅)

    (10) 坟墓 。如:土眼(坟);土中人(坟中人);土中宅(坟墓);土骨堆(坟)

    (11) 烟土,粗制的鸦片 。如:土栈(贩运、囤积鸦片烟的商行);运土

    (12) 平原,平地 。如:土国(地处平原的国家)

    (13) 田

    土,田也。——《尔雅》。郝懿行义疏:土为田之大名,田为已耕之土。对文则别,散则通也。

    (14) 中医学上指脾

    不想春气渐深,肝木克了脾土,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儒林外史》

    (15) 土地神。后作“社”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16)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

    (17) 姓

    形容词

    (1) 本地的;本国的;地方的 。如:土兵(地方兵;民兵);土帮(当地人结成的团伙);土货(本地出产的货品);土酥(本地产的酒);土音(本地语音);土兵(地方兵)

    (2) 指民间延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区别于“洋”)。如:土栈(经营土特产品的商行);土造,土制(土法制造);土法;土纸

    (3) 属于或关于普通语言的 。如:土白(土话;方言);欧洲的几种土语

    (4) 俗气的,不合潮流的。如: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

    动词

    (1) 测量土地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礼·地宫·大司徒》

    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周礼·考工记·玉人》。郑玄注:土,犹度也。

    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谷梁传·僖公四年》

    (2) 吐

    土,泻也。——《广雅》。王念孙疏证:土之为言吐也。

    英文翻译

    soil, earth; items made of earth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u3 [陆丰腔] tu3 [梅县腔] tu3 [东莞腔] tu3 [客英字典] tu3 [宝安腔] tu3 [沙头角腔] tu3 [台湾四县腔] tu3 tu2 [海陆丰腔] tu3 tu2
    ◎ 潮州话:tou2(thó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魯上聲開口一等tʰuthox/thuu
    lè,yuè,lào [le,yue,lao]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Q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D
    四角: 72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lok6 ngok6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

    宋本广韵

    [ye]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O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XTC
    四角: 3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profession, business; GB radical 111

    方言集汇

    ◎ 粤语:jip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