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静虑

ān zhù jìng lǜ [an zhu jing lü]

词语释义

静静的思维修行,也既是静虑

汉字详情

ān [an]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1 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
zhù [zhu]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YGG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YG
四角: 2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2) 同本义(站住)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后汉书·蓟子训传》

春光已向梅梢住。——《后汉书》

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南齐书·张融传》

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萧悫《春日曲水》

(3) 又如:住歇(停止,停歇);住滞(停留);住后(留后;殿后);住锡(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4) 停止

杜请 裴追之, 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 杜许。——《世说新语·方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5) 又如:住脚(止步);住罢(停止)

(6) 暂居;居住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

住近湓江。

人道寄奴曾住。—— 宋· 辛弃疾《永遇乐》

(8) 又如: 住坐(居住);住室(供人居住的房间)

(9) 住宿;过夜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10) 驻扎

家本清河住 王城,须凭弓箭得巧各。—— 令狐楚《少年行》

(11) 保留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住枝。——白居易《母别子》


(1) 做动词的补语

(2) 表示牢固或稳当

众人向前,一个带住婆子,三四个带住唐牛儿,把他横拖倒拽,直推进 郓城县里来。——《水浒全传》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 王夫人抱住板子。——《红楼梦》

(3) 表示停止或静上

我给你个好主意,虎姑娘立住了,面对面地对他说,…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 老舍《骆驼祥子》

(4) 跟“得”或“不”连用。表示能否胜任或能否够得上

那祝龙当敌 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reside, live at, dwell, lodge;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zyu6
◎ 客家话:[宝安腔] cu3 [梅县腔] chu5 [客语拼音字汇] cu4 [客英字典] chu5 [东莞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5 [dai5] [陆丰腔] chu5 [海陆丰腔] chu6 [dai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持遇去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h/diuh
jìng [jing]
部首: 801
笔画: 14
五笔: GEQH
五行:
仓颉: QBNSD
四角: 5725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英文翻译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6

宋本广韵

[lv]
部首: 608
笔画: 10
五笔: hani
五行:
姓名学: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思,虍( )声。本义:思虑,谋划)

(2) 同本义

虑,谋思也。——《说文》

非士无与虑国。——《墨子·亲士》

弗虑弗图。——《诗·小雅·雨无止》

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荀子·礼论》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深谋远虑。——汉· 贾谊《过秦论》

足下更虑之。——《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虑尽(谋划穷尽);虑佚(思虑放荡失当);虑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虑思(思虑,考虑);虑计(思虑筹划)

(4) 用绳结缀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庄子·逍遥游》

(5) 忧虑

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虑患之具。——苏轼《教战守》

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不足为虑;虑恐(忧虑);虑难(忧虑灾难);虑患(忧虑祸患);虑忆(忧虑,挂念)

(7) 审察,讯察

大理寺掌折狱详刑,凡罪系者五日一虑。——《唐书·百官志》

(8) 又如:虑免(讯察赦免);虑问(对囚犯进行审问);虑囚(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名词

思想;意念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