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份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 [ an fen shou ji]
注音 ㄢ ㄈㄣˋ ㄕㄡˇ ㄐ一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分:本分。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成语用法

安份守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中性,指为人规矩老实不越轨。

引证解释

⒈ 见“安分守己”。

安份守己造句

那种安份守己的平静生活,千篇一律的日常事物,虚无缥缈的沉思冥想,使她们成了隐修院外的修女。
所以,在宁靖宇活着的时候,秦冬生才会那样的‘安份守己’。
杨萧从小就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从小学开始,逃课打架那是家常便饭。
三位大哥,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只是一名穷学生,一直安份守己,从没得罪过人啊!
一般凡人安份守己的地不犯法,可以免去外刑之灾。
我劝你还是别再耍小聪明,安份守己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
长此以往,面对李贵妃这一份知情达理,安份守己的诚挚,陈皇后那一点戒备之心、妒忌之情也就烟消云散了。
再说中原镖局在山西安份守己地过日子,过不多久通缉他们的事也平息下来了,接着卫常生打到一个消息,回来告知仇昊等人,正是袁崇焕与六部尚书被害之事。
自己年迈,一两个不法分子还能应付过来,可现在是一帮人,其中不法分子和有野心的训练家占绝大多数,虽然也有些是为了一睹水君的风采,但难免他们会一直安份守己。
回老爷的话,我们少爷知书达礼,和善乡邻,为人处事,安份守己,从不曾听说我家少爷与人结怨……
要是你穿得中规中矩,那也表示你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安份守己的人,要多点钱干甚麽?

汉字详情

ān [an]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1 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
fèn,bīn [fen,bi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VN
吉凶:
仓颉: OCSH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fèn

名词

(1) (形声。从人,分声。同“彬”。①( bīn)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②量词。用于计数或搭配成组的东西)。

(2) 整体里的一部分 。如:全份(完整的一份儿);等份(分成的数量相等的份数);人人有份;股份。

(3) 限度;程度 。如:过份;份量(重量;斤两。喻轻重)。

(4) 情分;情面 。如:看在妈的份上,别理他。

(5) 本分;名分 。如:份内(分内,本分以内);份外(分外,本分以外;格外,异常);非份(超出本分)。

(6) 用在“省、县、年、月”后面,表示划分的单位 。如:省份;年份;月份;县份。

量词

(1) 同时印刷的图书、杂志、画、复印件等的一部、一册、一页 。如:三份报纸;共两份,每份都用英语和法语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

(2) 某一事物属于个人的那部分 。如:请把属于我的那份东西给我。

bī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ortion, part; duty

方言集汇

◎ 粤语:ban1 fa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5 [客语拼音字汇] fun4 [海陆丰腔] fun6 fun1 [宝安腔] fun3 | bin1 [梅县腔] fun5 [陆丰腔] fun6 [客英字典] fun5 bin1 fun1 bun1 [台湾四县腔] fun5 fun1 [东莞腔] fun5
◎ 潮州话:hung7 bing1 [揭阳、潮阳]b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巾眞B開平聲開口三等眞Bpĭĕnpin/pyn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
[ji]
部首: 315
笔画: 3
五笔: NN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U
四角: 17717

详细解释

代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名词

(1) 天干的第六位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动词

借作“给”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英文翻译

self, oneself; personal, private; 6th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3 [宝安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梅县腔] gi3 [东莞腔] gi3 [海陆丰腔]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3
◎ 潮州话:g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里上聲開口三等kĭəkix/k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