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歧

tā qí [ta qi]

词语释义

正途以外的其他途径。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稹初不好文,徒以仕无它岐,强由科试。

汉字详情

[ta]
部首: 322
笔画: 5
五笔: PX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P
四角: 30712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后作“蛇”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

代词

(1) 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如:煤炭,很多工业离不开它;香山观,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口语中与“他、她”无分别。如:它比(引他类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称 。如:生它个儿子(生他一个儿子)

(3)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无它异。——《后汉书·列女传》

贝勒及它将。——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帛布及它物。

与它石迥异。——《墨子·公输》

(4) 又如:它罪(别的罪名);它肠(它心,二心);它人(别人);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虚指。如:干它一场;吃它一顿

(6) 姓

英文翻译

it; 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taa1 t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2 [梅县腔]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客语拼音字汇] gi2 ta1 [宝安腔] ta1 [客英字典] to2
◎ 潮州话:t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託何平聲開口一等tʰɑtha
[qi]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H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MJE
四角: 241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2)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3)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 李白《行路难》

(4)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5)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如:歧杂(错杂;纷乱);歧趋(不同的趋向)

(6) 聪颖 。如:歧嶷(谓幼年聪慧);歧秀(聪慧出众)

名词

(1) 岔路

路旁一歧东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亦指走入歧路

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说符》

(3) 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

(4) 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 。如:歧差(差误);歧误(差错,错误)

英文翻译

fork of road; branching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2 [海陆丰腔] ki1 kia5 [客英字典] ki1 [陆丰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a5 [宝安腔] ki1 ki2
◎ 潮州话:之丸1 哥衣1 , zin1 gi1(chiⁿ 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ʰĭegje/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