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正途以外的其他途径。
唐 元稹 《上令孤相公诗启》:“ 稹 初不好文,徒以仕无它岐,强由科试。及有罪谴弃之后,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方正》:“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衷委以使务,必以吾它岐得之,何以自明?”
引证解释
⒈ 正途以外的其他途径。
引唐元稹《上令孤相公诗启》:“稹初不好文,徒以仕无它岐,强由科试。及有罪谴弃之后,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
宋孔平仲《续世说·方正》:“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衷委以使务,必以吾它岐得之,何以自明?”
它岐的网络释义
它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后作“蛇”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
代词
(1) 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如:煤炭,很多工业离不开它;香山观,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口语中与“他、她”无分别。如:它比(引他类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称 。如:生它个儿子(生他一个儿子)
(3)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无它异。——《后汉书·列女传》
贝勒及它将。——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帛布及它物。
与它石迥异。——《墨子·公输》
(4) 又如:它罪(别的罪名);它肠(它心,二心);它人(别人);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虚指。如:干它一场;吃它一顿
(6)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2 [梅县腔]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客语拼音字汇] gi2 ta1 [宝安腔] ta1 [客英字典] to2
◎ 潮州话:t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佗 | 託何 | 透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tʰɑ | th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2)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王用享于岐山。——《易·升》
(3) 又如:岐阳(岐山的南边;旧县名);岐周(西周。周初立国于岐山,所以称岐周)
(4) 同“歧”。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
即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5) 又如:岐路(岔路);三岐路口;岐首(两个头);岐旁(岔路,两通的道路);岐路人(宋代称民间卖艺的人。也作岐路或路岐人)
形容词
通“崎”。崎岖
汝阴太守 曹武,思所以获免,阴蒙避迴,岐岖自列。——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动词
通“企”。踮起脚跟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诗·大雅·生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1 [宝安腔] ki1 ki2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东莞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2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gi1(ki) gia6(kiă)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祇 | 巨支 | 羣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gje/gie | g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