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养

xué yǎng [xue yang]
繁体 學養
注音 ㄒㄩㄝˊ 一ㄤˇ

词语释义

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

词语解释

  1. 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 霍邱 吴竹如 先生学养完粹,道味盎然。”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六:“在 德 十年,专研哲学,一望而知为学养渊深的学者。” 赵朴初 《读陈毅同志诗词》:“他从早年就对中外文学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对我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学养。”

引证解释

⒈ 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霍邱吴竹如先生学养完粹,道味盎然。”
邹韬奋《萍踪寄语》五六:“在德十年,专研哲学,一望而知为学养渊深的学者。”
赵朴初《读陈毅同志诗词》:“他从早年就对中外文学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对我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学养。”

学养的国语词典

学识修养。

如:「他是位颇有学养的学者,在学术界声望很高。」

学养的网络释义

学养

  • 学养,汉语词语,读音为xuéyǎng,释义为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出自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六、赵朴初 《读陈毅同志诗词》。
  • 学养造句

    一个真正有学养的人会懂得谦逊,绝不会恃才傲物。
    这位年高德劭的教授,学养精深,深受学生们的敬重。
    他的学养深厚,兼以才思敏捷,自然出口成章。
    没有学养深厚、见识超卓之士来一番艰巨的去伪存真,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是不宜贸然搬上大学讲堂的。
    今年他家因为科学养牛成绩突出而被县里评为了科技示范户。
    作为该校的使命,砖墙中心小学正在努力塑造学养明通、品性坚直的本色学子,和努力建设崇真尚美、名清誉远的特色学校。
    所以这批油画花鸟条屏中所表现出的幼功和学养是令我羡慕的。
    春分春分,养生知识告诉你,千万莫忘记。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科学养生。
    深秋气温降,防寒保健康,祝福又送上,情谊莫要忘。出门多添衣,三餐加营养,早睡又早起,科学养生记心底,愿健康幸福永远陪着你。
    常吃红枣,入睡早早。少出大汗,身心协调。冬练三九,饮食宜温,好粥养胃,姜汤暖心,多吃食醋,注意补水,辨证进补,科学养生,冷冷冬季,健康相随!
    冬季到来天渐寒,短信传送温馨暖。深情问候到身边,祝福送去幸福长。天冷情暖笑声喧,穿暖加帽围巾添。科学养生身体康,每天坚持来锻炼。愿快乐无忧!
    当然,作为一位腹笥丰盈、学养极高的大学者,他也有孤傲自负的一面。
    这两位学养丰厚的观察家从全球化是否利大于弊,到全球化对宗教态度的影响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
    本文藉由对倪氏书艺的探讨,瞭解书家人格学养,如何于外化的艺术生命中呈现,倪元璐耀眼的成就,值得我们深思。
    封建文士通过用典创制女性侮称,以此显示自身的学养深湛、好古敏求,同时在其“杰作”。
    天气渐转凉,早早穿好秋装,一早一晚千万莫着凉;科学养生好,鱼肉蛋类均衡营养,少油多汤更健康;坚持多锻炼,爬山游玩身心欢畅,身体更强健;养生贴士送给您,祝愿幸福安康,快乐。
    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为青春无悔,我不断梦刷新学养、刷新课堂、刷新角色……我用自己对青春的理解,用行动诠释着梦想的含义。
    青岛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的教授孟天运认为,小李遇到同学养狗的问题,首先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应受室友的影响,改变自己的心态。
    春分到,养生知识告诉你,千万莫忘记。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科学养生。

    汉字详情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yǎng [yang]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DY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OLL
    四角: 8022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英文翻译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