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副词
(1) 很,甚,极其,非常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名词
(1) 首;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动词
(1) 认为好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台湾四县腔] li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东莞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良 | 呂章 | 來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lĭaŋ | 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