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植物

bāo zǐ zhí wù [bao zi zhi wu]
注音 ㄅㄠ ㄗˇ ㄓˊ 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孢子植物 bāozǐ zhíwù

(1) 通过孢子繁殖的一类植物,含菌、藻、苔、藓、蕨类等

cryptogam

词语解释

  1. 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一般包括菌、藻、苔、藓、蕨类等植物,如海带、水绵等。

引证解释

⒈ 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一般包括菌、藻、苔、藓、蕨类等植物,如海带、水绵等。

孢子植物的国语词典

植物中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者,称为「孢子植物」。如海带、蕨、水棉等。

孢子植物的网络释义

孢子植物

  • 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五类。孢子植物一般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虽然有尾巴,可是属于真核生物。
  • 孢子植物造句

    长江三角洲及邻近地区孢子植物志。
    红色孢子植物添加到环保署表面地图。
    在具同形孢子的植物中,只有一种雌雄性器官兼备的原叶体类型。
    这一结论通过检测包含在该假药相同包装内的植物孢子和花粉得到证实,后者的检测发现植物孢子和花粉来自中国南部与越南北部交界的地方。
    孢粉学是研究植物孢子和花粉(简称孢粉)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在一些蕨类中孢子叶由植物体距地面较高处的叶片发育而成。
    另外,还有肉眼不能直接看清楚的各种植物孢子、花粉遗存。
    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低,蕨类植物孢子零星。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孢子体型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标题东北产水龙骨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经比较分析,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时采用混合土培养较适宜;
    文章题目几种蕨类植物孢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
    此术语多用于表述产生无性孢子的繁育单位,例如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孢子。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明了此项研究的重要科学意义。
    其中,上三叠统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含较丰富的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
    实验结果表明在被子植物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有明显的细胞质分化。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蕨类植物之孢子、瘤足蕨科。
    它在寄主表面产生大量孢子,使寄主植物出现黄褐色的条纹,如同生锈。
    探讨了萌发孢子型与藓类植物系统分类、进化、生态适应、生殖策略的关系。
    整理了迄今为止已经明确萌发孢子型的藓类植物名录。

    汉字详情

    bāo [bao]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BQNN
    五行:
    仓颉: NDPRU
    四角: 17412

    宋本广韵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
    zhí [zhi]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JBM
    四角: 44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2) 同本义

    植,户植也。——《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墨子·非儒》

    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3) 木柱

    于四角立植而县。——《考工记·匠人》注

    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墨子》。

    (4) 引申为支柱,柱本

    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淮南子·览冥》。注:“谓材也。”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明· 冯梦龙《智囊补》

    (5)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周礼·夏官·大司马》

    (6) 又指悬挂蚕箔的柱子

    槌,宋、 魏、 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植。——《方言》

    (7) 植物,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 。如:植保(植物保护);植株(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植物体);动植物

    (8) 通“志”( zhì)。志向

    上无固植。——《管子·法法》。注:“植,志也。”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9) 姓

    动词

    (1) 栽种;种植;生长

    植,种也。——《广雅·释地》

    我有田畴,而子产植之。——《吕氏春秋·乐成》。注:“植,长也。”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兰植桂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

    所手植也。

    种植之利。——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植秀(种植花木);植林(植树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养(培植);植成(长成);植柳(插柳)

    (4) 移植 。如: 植皮(移植皮肤);植移(移植)

    (5) 立;树立

    令获者植旌。——《周礼·田仆》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植杖而耘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植刃道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植行(谓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树立标竿);植品(树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质);植德(立德);植操(树立志向操行)

    (7) 建立

    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民之事。——顾炎武《日知录》

    (8) 又如:植学(立学);植言(立言);植礼(建立礼仪制度);植义(植意;立意)

    (9) 竖立

    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间》

    (10) 又如:植发(头发竖起);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植鳍(竖起的鱼鳍)

    (11) 通“置”( zhì)。安放,放置

    植璧秉珪。——《书·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天下之势倒植矣。——贾谊《威不信》

    英文翻译

    plant, trees, plants; grow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陆丰腔] chit8 [东莞腔] tsik8 cit8 [海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宝安腔] cit8
    ◎ 潮州话:sêg4(sek) [澄海、饶平]sig8(sî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吏去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h/dioh
    [w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QPHH
    四角: 2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弗入聲合口三等mĭuətmyot/mi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