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人体中络脉的分支,即络脉中的细小部分。
《素问·气穴论》:“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鍼之居,愿闻孙络谿谷亦有所应乎?’” 王冰 注:“孙络,小络也,谓络之支别者。”《灵枢经·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借事物的细微线索。
章炳麟 《官制索隐》:“推迹经脉,尽於孙络。相其阴阳,尝其臭味。其作始至微眇,而终甚鉅,为佣众所弗能理者,乃著之於篇。”
引证解释
⒈ 人体中络脉的分支,即络脉中的细小部分。
引《素问·气穴论》:“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鍼之居,愿闻孙络谿谷亦有所应乎?’”
王冰注:“孙络,小络也,谓络之支别者。”
《灵枢经·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⒉ 借事物的细微线索。
引章炳麟《官制索隐》:“推迹经脉,尽於孙络。相其阴阳,尝其臭味。其作始至微眇,而终甚鉅,为佣众所弗能理者,乃著之於篇。”
孙络的国语词典
身体中络脉的细小分支,称为「孙络」。
孙络的网络释义
孙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ūn
名词
(1)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2) 同本义
孫,子之子曰孙。——《说文》
孙谓祖后者。——《礼记·杂记》注
子子孙孙引无极也。——《尔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祖孙;重孙(孙子的儿子);孙少爷(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孙囡(方言。孙女儿);孙儿;孙孙(孙儿,多用于爱称);孙妇(孙媳妇);孙曾(孙子和曾孙)
(4) 跟孙子同辈的同性或异性亲属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红楼梦》
(5) 又如:外孙,侄孙;孙婿(儿子的女婿)
(6) 泛指后代子孙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孙息(子孙);孙子(子孙后代);孙男弟女(泛指晚辈)
(8) 脉络的细小分支
顾闻孙络谿谷。——《素问·气穴论》。注:“小络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
(9)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孙竹之管。——《周礼·大司乐》。注:“孙枝根之未生者。”
(10) 又如:孙竹(竹根末端生出的新枝);孙枝(树木旁枝所生的新枝)
(11) 姓
xùn
古同“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un1 [客英字典] zih3
◎ 潮州话:sung1 <姓>seng1(s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ào
(2) 另见
luò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4) 用网状物兜住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5)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6) 包罗。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7) 联,连,联络。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8)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