嫠不恤纬

lí bù xù wěi [li bu xu wei]
繁体 嫠不恤緯
注音 ㄌ一ˊ ㄅㄨˋ ㄒㄨˋ ㄨㄟ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嫠不恤纬 líbùxùwěi

(1) 嫠:寡妇。恤:忧虑。《左传·昭公廿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宋国之陨,为将及焉”。寡妇不怕纬纱少,织不成布,只怕亡国,祸及于己。后用来比喻忧国而忘家

be concerned,worried for the country and forget one's own famil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成语用法

嫠不恤纬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忧国而忘家。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嫠纬”。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宋李纲《与张相公书》:“情迫言切,牴忤必多。其知我者,以为见危纳忠,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陨。”
宋陆游《泛舟湖山间有感》诗:“岁晚客貂那復嘆,时艰嫠纬未忘忧。”
清玉瑟斋主人《血海花·嚼雪》:“纵横虎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嫠不恤纬的国语词典

比喻忘身忧国。参见「嫠忧宗周」条。

嫠不恤纬的网络释义

嫠不恤纬

  • 嫠:寡妇;恤:忧虑;纬:织布用的纬纱。寡妇不怕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旧时比喻忧国忘家。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323
    笔画: 14
    五笔: FITV
    五行:
    仓颉: JKMV
    四角: 582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寡妇(上古时期,寡可指寡妇和寡夫,而嫠只指寡妇)

    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兮嫠妇。——苏轼《赤壁赋》

    (2) 又如:嫠人(寡妇);嫠家(寡妇自称);嫠妇(寡妇);嫠节(寡妇的名节);嫠独(寡妇和鳏夫);嫠忧(喻忧国);嫠辍纬(忧国心切)

    英文翻译

    a widow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梅县腔]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客英字典] l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里之平聲開口三等li/liolĭə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xu]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TL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BT
    四角: 97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

    show pity; relieve, help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辛聿入聲合口三等syt/svit
    wěi [wei]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QS
    四角: 25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韦声。本义:织横纱)

    (2) 同本义

    纬,织横丝也。——《说文》

    恃纬萧而食者。——《庄子·列御寇》。释文:“织也。”

    (3) 又如:纬萧(用蒿草编织窗帘子)

    (4) 缠捆,系束 。如:纬狗(拴狗)

    (5) 组织 。如:纬文(安排组织文章)

    (6) 治理 。如:纬世(治理天下。同经世、治世);纬武经文(指人文武兼备,有治世之才);纬地经天(治理国家)

    名词

    (1) 纬纱;织物的横丝 ,它与经纱交叉,从一匹布的织边到织边。与“经”相对。如:纬经(犹经纬。纵横交错);纬编针织物

    (2) 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与南北向的“经”相对

    凡地东西为纬。——《大戴礼记·易本命》

    正督经纬。——《周髀算经》

    (3) 又如:纬途(古代都城内的东西大道)

    (4) 行星的古称

    五纬相汁。——《西京赋》。注:“五星也。”

    (5) 又如:纬象(星象);纬星(行星的总称)

    (6) 琴徽,系琴弦的绳子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王逸注:“纬,张弦也”。

    (7) 地理学上所假想为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南北分度线。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以南的叫南纬

    国中九经九纬。——《周礼·考工记·匠人》

    (8) “纬书”的简称。神学附会儒家经典的书 。如:纬谶(纬书与“论语谶”、“河图”、“洛书”等谶文的合称);纬候(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亦为纬书的通称);纬术(纬书之学);纬图(纬书图谶之类的统称);纬说(纬书的学说)

    (9) 古筝上的弦 。如:弹纬(弹弦)

    英文翻译

    woof; parallels of la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