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嫱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
《左传·昭公三年》:“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嬪嬙,寡人之望也。” 杜预 注:“嬪、嬙,妇官。” 杨伯峻 注:“嬪、嬙皆天子诸侯姬妾。” 唐 白居易 《策林》一:“虑人之有愁苦也,则念损嬪嬙之数。”《旧唐书·德宗纪下》:“出永巷之嬪嬙,放 文单 之驯象。”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吴辩》:“ 西施 一嬪嬙耳,何能为?”
引证解释
⒈ 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
引《左传·昭公三年》:“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嬪嬙,寡人之望也。”
杜预注:“嬪、嬙,妇官。”
杨伯峻注:“嬪、嬙皆天子诸侯姬妾。”
唐白居易《策林》一:“虑人之有愁苦也,则念损嬪嬙之数。”
《旧唐书·德宗纪下》:“出永巷之嬪嬙,放文单之驯象。”
清侯方域《西施亡吴辩》:“西施一嬪嬙耳,何能为?”
嫔嫱的国语词典
古代宫中的女官。
嫔嫱的网络释义
嫔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宾声。本义:帝王的女儿出嫁)
(2) 同本义
嫔,服也。谓服事人者。——《说文》
嫔妇也。——《尔雅》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 虞。——《书·尧典》
七月嫔妇。——《周礼·大宰》
(3) 跟从
日嫔月随。——《太玄·从》
名词
(1) 古代妇女的通称。亦对妇人的美称 。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则(为妇的准则);嫔息(妻与子女)
(2) 帝王诸侯的姬妾
九妃六嫔。——《国语·齐语》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嫔妃(帝王的女官和侍妾);嫔媵(嫔妾);嫔御(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嫔妾(宫嫔、侍妾);嫔妓(姬妾与歌舞女艺人)
(4) 宫廷中的女官
往往令倚嫔御歌。——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嫔嫱(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嫔妇(宫中女官);嫔从(宫嫔、侍从);嫔侍(宫嫔侍从)
(6) 对亡妻的美称
生曰妻,死曰嫔。——《礼记·曲礼》
婉彼幽闲女,作嫔君子室。——颜延之《秋胡诗》
形容词
(1) 通“缤”。众多
嫔然成行。——《汉书·王莽传》
(2) 又如:嫔然(众多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ing3(pìng) [揭阳]bêng3(p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