娣侄

dì zhí [ di zhi]
繁体 娣姪
注音 ㄉ一ˋ ㄓˊ

词语释义

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称"娣侄"。

词语解释

  1. 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称“娣姪”。

    《汉书·杜钦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姪虽缺不復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颜师古 注:“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谓之姪,己之女弟则谓之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媵娣姪于昏礼,登孙尸于祭祀。”

引证解释

⒈ 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称“娣姪”。

《汉书·杜钦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姪虽缺不復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颜师古注:“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谓之姪,己之女弟则谓之娣。”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媵娣姪于昏礼,登孙尸于祭祀。”

娣侄的网络释义

娣侄

  • 娣侄,读音是dì zhí,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
  •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23
    笔画: 10
    五笔: VUXT
    五行:
    吉凶:
    仓颉: VCNH
    四角: 48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女,弟声。古代剥削阶级的妇女出嫁时随嫁的女子)

    (2) 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幼为娣,长为姒

    娣姒妇者,弟长也。——《仪礼·丧服子夏传》

    (3) 又如:娣姒(妯娌);娣侄(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

    (4) 古代诸妾中的年幼者

    娣,女弟也。——《说文》

    女子同出谓后生内娣。——《尔雅·释亲》

    诸娣从之。——《诗·大雅·韩奕》。释文:“妻之女弟为娣。”

    众媵姪娣之多。——《诗·召南·鹊巢传》

    (5) 又如:娣姒(古女同夫诸妾互称,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

    (6) 姐姐对妹妹的称呼

    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慧德。——《红楼梦》

    (7) 妇人对丈夫的弟媳的称呼 。如:娣妇(兄妻称弟妻)

    英文翻译

    younger sister, sister-in-law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tai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ai1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客英字典] ti5 tai1 [宝安腔] tai1 [海陆丰腔] ti6 tai1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dʰieidex/dej
    zhí [zh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GCF
    五行:
    仓颉: OMIG
    四角: 21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说文》

    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尔雅》

    谓吾姑者,吾谓之姪。——《仪礼·丧服传》

    大夫不名世臣姪娣。——《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

    继室以其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则我皇妣大姜之姪。——《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

    侄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侄少爷(旧时对侄子的尊称);侄儿(侄子);侄儿子(侄儿,侄子);侄哥(对侄子的爱称);表侄;内侄;世侄

    英文翻译

    nephew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海陆丰腔]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日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cjit/tjittɕ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