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奼女
注音
ㄔㄚˋ ㄋㄩˇ
词语释义
1.亦作“奼女”。少女;美女。
2.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
词语解释
亦作“奼女”。少女;美女。
《后汉书·五行志一》:“ 河间 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 罗邺 《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 汉 曲入胡琴。”
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
《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彭晓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唐 刘禹锡 《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婴儿,道教对铅之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奼女”。
⒉ 少女;美女。
引《后汉书·五行志一》:“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罗邺《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诗:“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
⒊ 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婴儿,道教对铅之称。
引《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集解引彭晓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唐刘禹锡《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唐陆龟蒙《自遣》诗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
《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姹女的国语词典
少女。
姹女的网络释义
姹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宅声。本义:少女) 少女;美女
奼,少女也。——《说文》
河间姹女工数钱。——《汉书·五行志》
(2) 又如:姹女(美女。道教指水银)
形容词
娇美,艳丽 。如:姹娅(姹姹。形容美丽多姿)
英文翻译
beautiful, colorful; girl
方言集汇
◎ 粤语:caa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5 [宝安腔] ca5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海陆丰腔] za5
◎ 潮州话:ca3 têh8(tshà thêh)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5 [宝安腔] ca5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海陆丰腔] za5
◎ 潮州话:ca3 têh8(tshà thê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奼 | 丑下 | 徹 | 麻二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ţʰa | thrax/the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