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克

fáng kè [ fang ke]
繁体 妨剋
注音 ㄈㄤˊ ㄎㄜˋ

词语释义

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象而对人造成的灾厄。

词语解释

  1. 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象而对人造成的灾厄。

    前蜀 杜光庭 《众修本命醮词》:“星曜息照临之数,行年除妨尅之凶。”《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谁知自从 海会 到庵,妨尅得大师傅起初是病,后来是死。”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你的讲台为什么砌在西边,那是‘白虎台’,主妨尅学生家长。”

引证解释

⒈ 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象而对人造成的灾厄。

前蜀杜光庭《众修本命醮词》:“星曜息照临之数,行年除妨尅之凶。”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谁知自从海会到庵,妨尅得大师傅起初是病,后来是死。”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你的讲台为什么砌在西边,那是‘白虎台’,主妨尅学生家长。”

妨克的网络释义

妨克

  • 妨克,读音是fáng kè,汉语词语,是指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象而对人造成的灾厄。
  • 汉字详情

    fáng [fang]
    部首: 323
    笔画: 7
    五笔: VYN
    仓颉: VYHS
    四角: 40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方声。本义:损害;有害于)

    (2) 同本义

    妨,害也。——《说文》

    将妨于国家。——《国语·越语》

    敬而无妨些。——《楚辞·招魂》

    令人行妨。——《老子》。注:“伤也。”

    不以自妨也。——《荀子·解蔽》

    贼父之子,妨兄之弟,与此同召。——《论衡·偶会》

    (3) 又如:妨要(妨害要务);妨紊(伤害扰乱)

    (4) 阻碍

    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吕氏春秋·季夏》

    (5) 又如:妨贤(阻碍贤者登进)

    (6) 妨碍

    不以小功妨大务。——《韩非子·难二》

    (7) 又如:不妨;何妨;妨蔽(妨碍)

    (8) 中止

    丁亥,敕翰林直学士陈大任妨本职专修《辽史》。——《金史》

    (9) 迷信者以为因命相、时辰、方位等凶像而人造成的灾厄,即所谓犯尅

    自从你昨日下了书呈,将俺员外急心疼一夜妨杀了。——元· 马致远《荐福碑》

    英文翻译

    interfere with, impede, obstruc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宝安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东莞腔]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phyang/phvangpʰĭwaŋ
    [ke]
    部首: 223
    笔画: 7
    五笔: DQB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HU
    四角: 4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英文翻译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东莞腔] ket7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kiog4(khiok) kag4(k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