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袖

fèn xiù [ fen xiu]
繁体 奮袖
注音 ㄈㄣˋ ㄒ一ㄡˋ

词语释义

亦作'奋褎'。 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

词语解释

  1. 亦作“ 奋褎 ”。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

    《汉书·杨恽传》:“拂衣而喜,奋褎低卬。” 颜师古 注:“褎,古衣袖字。” 北周 王褒 《高句丽》诗:“倾盃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婆娑。”《明史·赵贞吉传》:“ 贞吉 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兴至,蒲博争道,独酌引满,呼小僮挝鼓奏伎,奋褎激昂,大噱不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奋褎”。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

《汉书·杨恽传》:“拂衣而喜,奋褎低卬。”
颜师古注:“褎,古衣袖字。”
北周王褒《高句丽》诗:“倾盃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婆娑。”
《明史·赵贞吉传》:“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清王晫《今世说·容止》:“兴至,蒲博争道,独酌引满,呼小僮挝鼓奏伎,奋褎激昂,大噱不止。”

奋袖的网络释义

奋袖

  • 【词目】奋袖
  • 【读音】fèn xiù
  • 【释义】亦作“ 奋褎 ”。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
  • 【出处】《汉书·杨恽传》:“拂衣而喜,奋褎低卬。” 颜师古注:“褎,古衣袖字。” 北周·王褒《高句丽》诗:“倾杯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婆娑。”
  • 【示例】《明史·赵贞吉传》:“ 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清·王晫《今世说·容止》:“兴至,蒲博争道,独酌引满,呼小僮挝鼓奏伎,奋褎激昂,大噱不止。”
  • 汉字详情

    fèn [fen]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W
    四角: 4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2) 同本义

    奮,翚也。——《说文》

    奋隼归凫。——张衡《西京赋》

    羽翼奋也。——《淮南子·原道》

    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尔雅·释鸟》

    不能奋飞。——《诗·邶风·柏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奋翅(振翼起飞);奋翼(振翼高飞);奋翔(振翼高飞);奋鳞(龙腾飞);奋翮(展翅,振羽)

    (4) 鼓起劲来,振作

    奋,振也。——《广雅·释言》

    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奋烈(振奋威武);奋信(振奋伸张);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奋气(奋发振作)

    (6) 震动

    雷出地奋。——《易·豫》

    奋,动也。——《广雅》

    (7) 又如:奋首(摇头,表示疲困);奋髯(抖动胡须);奋蹄(振蹄)

    (8) 奋力;施展;发挥

    奋至德之光。——《史记·乐书》。集解:“发也。”

    王奋厥武。——《诗·大雅·常武》

    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 又如:奋张(有力地伸展、张开);奋末(四肢用力)

    (10) 挥动;举起;舞动

    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明· 魏禧《大铁椎传》

    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

    (11) 又如:奋臂(有力地举臂,表示振奋);奋袂(举袖,挥袖,形容振奋);奋笔(提笔疾书);奋戈(使劲挥舞干戈)

    英文翻译

    strive, exert effort; ar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

    xiù [xiu]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MG
    五行:
    吉凶:
    仓颉: LLW
    四角: 35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动词

    (1) 藏物于袖中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英文翻译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祐去聲開口三等zsiuh/sziowzĭəu

    奋袖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