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奇袭
(1) 出其不意地或没有警告地攻击
词语解释
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七:“敌人给这猝不及防的奇袭动作所怔住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塔记》:“烈士里面,有的因为伏击、奇袭、攻坚、遭遇,死在战场。”
引证解释
⒈ 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引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七:“敌人给这猝不及防的奇袭动作所怔住了。”
孙犁《白洋淀纪事·塔记》:“烈士里面,有的因为伏击、奇袭、攻坚、遭遇,死在战场。”
奇袭的国语词典
趁敌人没有准备而出其不意的袭击。
如:「警方奇袭歹徒藏匿处,当场捕获两名通缉犯。」
奇袭的网络释义
奇袭
奇袭 (词语)
奇袭的翻译
奇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ī
形容词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如:奇方
名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qí
形容词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副词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动词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名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羈 | 居宜 | 見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gʰĭe | kie/ky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从两“龙”(
)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2)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3)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4) 姓
量词
(1)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3) 层,重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词
(1) 因袭,照旧搬用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3) 继承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早已辞世, 贲玺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4)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5) 重复
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 杜预注:“袭,重也。”
(6)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7) 调合;合
天地比,齐秦袭。——《荀子》
(8)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9)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恐汉袭之。——《汉书·李广苏建》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0)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11) 衣上加衣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12) 穿衣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13)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14) 盖
张甲乙而袭翠被。——张衡《西京赋》
(15)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16) 触及;熏染;侵袭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17)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