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耻大辱

qí chǐ dà rǔ [ qi chi da ru]
繁体 奇恥大辱
注音 ㄑ一ˊ ㄔˇ ㄉㄚˋ ㄖㄨ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奇耻大辱 qíchǐ-dàrǔ

(1) 极大的耻辱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上的那些奇耻大辱
great sham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成语辨析

耻;不能写作“齿”。

成语用法

奇耻大辱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极大的耻辱。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二讲:“到了宋朝中国衰弱的时候,反要向金人进贡……我们便以为奇耻大辱。”
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叛徒、特务、阴谋家、野心家窃取了大权,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遭到了奇耻大辱,有的因受迫害致死。”

奇耻大辱的国语词典

重大的耻辱。

如:「满清时期和各国订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华儿女来说,是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的网络释义

奇耻大辱

  • 奇耻大辱,读音qí chǐ dà r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极大的耻辱。
  • 奇耻大辱的翻译

    日语: 莫大(ばくだい)な恥辱(ちじょく)
    俄语: страшный конфуз

    奇耻大辱造句

    我们忘不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而清政府割地赔款时我国人民蒙受的奇耻大辱。
    我对你死心塌地,殊不知你竟与他人私通,简直是无稽之谈,我宁可自刎,也不愿受这奇耻大辱!
    历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瓜分,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奇耻大辱。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入侵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
    约翰又一次输给了杰克.真是奇耻大辱!
    谁也不会甘心忍受这一奇耻大辱。
    她看见那个奇耻大辱就站在她的面前,带着狞笑看她,讥笑她.
    这个古老的帝国被摧毁,遭到了奇耻大辱.
    此等奇耻大辱,同人等非凉血动物,亦抱有五分钟热度,敌忾同仇。
    中正从事革命以来,饱经忧患,奇耻大辱,无若今兹。
    想到那奇耻大辱,林东平顿时爆跳如雷,“林洛,我要杀了你!”。
    二少爷蒙受奇耻大辱,冤沉海底,实令人悲愤欲绝。
    关键是奇耻大辱之感,使两个人喝罢后都吐得浩浩荡荡哭得七颠八倒。
    孔宣何其高傲自恃,桀骜难驯,又怎服这般奇耻大辱,一直心怀愤懑,时刻伺机逃走。
    那杨矩身为朝廷命官,竟干出此等赍粮藉寇之事,是我大唐奇耻大辱。
    3意外负于德国丁级联赛球队耶拿,在加时赛中被对手绝杀,堪称奇耻大辱。
    这样的数学成绩,对于总成绩稳定,从来没有单科成绩低于及格线之下的叶筱芸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后来听说,监考老师气得病了一个星期。
    此事对白莲教和天地会都是奇耻大辱,谁还能大锣大鼓的声讨?我找到潘渊明细问才知,原来刘莒茞和我师妹好上了以后,又说要回总舵探亲办事。
    自从受了淫荡丈夫的奇耻大辱後,在养尊处优中寂苦渡日的郁金香女士,已经有一年多没见邬飞腾董事长了。

    汉字详情

    qí,jī [qi,ji]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S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MNR
    四角: 406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

    (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如:奇方

    名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形容词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副词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动词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名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strange, unusual, uncanny, oc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gʰĭekie/kye
    chǐ [chi]
    部首: 605
    笔画: 10
    五笔: BHG
    五行:
    仓颉: SJYLM
    四角: 114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动词

    (1)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英文翻译

    shame, humiliation;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

    宋本广韵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ru]
    部首: 702
    笔画: 10
    五笔: DF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VDI
    四角: 713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 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辱,耻也。——《说文》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耻辱和损害);辱残(受耻辱和残害)

    动词

    (1) 使…受辱;侮辱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足以辱晋;辱邈(辱没,玷辱);辱抹(辱末,辱灭,辱模,辱么,辱莫);辱没(玷污,玷辱);辱玷(玷辱);辱污(玷辱)

    (3) 埋没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左传·襄公三十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 韩愈《杂说四首》

    (4) 谦词。承蒙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蒙;辱临;辱赐;辱承指教;辱荷(承蒙)

    (6) 压下去,挫

    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形容词

    (1) 污浊;混浊 。如:辱行(污秽的行为)

    (2) 隆重;厚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管子》

    (3) 黑

    大白若辱。——《老子》

    (4) 通“溽”。湿润

    土润辱暑。——《礼记》

    英文翻译

    humiliate, insult, ab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k8 [梅县腔] juk8 [海陆丰腔] r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蜀入聲開口三等nʑĭwoknjyuk/r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