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

qí guài [ qi guai]
注音 ㄑ一ˊ ㄍㄨㄞ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奇怪 qíguài

(1) 稀奇特异

一种奇怪的病
odd;queer;strange

(2)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奇怪时来。——《管子》
unusual person or thing

(3) 觉得奇异;惊奇

很奇怪,六月天会下雪
wonder

词语解释

  1. 希奇特异,不同一般。

    《史记·周本纪》:“ 閎夭 之徒患之,乃求 有莘氏 美女, 驪戎 之文马, 有熊 九駟,他奇怪物,因 殷 嬖臣 费仲 而献之 紂 。” 唐 韩愈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其主必有其僕,有才思的人做来多是奇怪的事。”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那个女的不甚好看。可是,眼睛很奇怪,奇怪得使人没法不注意她。”

  2.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管子·小匡》:“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於此。” 宋 苏舜钦 《蜀士》诗:“ 蜀 国天下险,奇怪生中间。”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安吉 碧澜堂 ,素有奇怪。郡士 晁子芝 尝与客游眺於彼,迫暮共见水面一好女子,衣服楚楚,手捧莲叶,足履萍草而来。”

  3. 觉得奇异,惊奇。

    唐 马总 《意林·<新论>》:“与僕游四五岁不见吾称,今闻 仲翁 一言而奇怪之……吾畏子也。” 聂绀弩 《读<野叟曝言>》:“可是我读了之后,很奇怪 林先生 为甚么要再三推荐。” 巴金 《家》二五:“她奇怪再没有一个人出来响应 文 的话。”

引证解释

⒈ 希奇特异,不同一般。

《史记·周本纪》:“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 驪戎之文马, 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紂。”
唐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剑。”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其主必有其僕,有才思的人做来多是奇怪的事。”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那个女的不甚好看。可是,眼睛很奇怪,奇怪得使人没法不注意她。”

⒉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管子·小匡》:“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於此。”
宋苏舜钦《蜀士》诗:“蜀国天下险,奇怪生中间。”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二:“安吉碧澜堂,素有奇怪。郡士晁子芝尝与客游眺於彼,迫暮共见水面一好女子,衣服楚楚,手捧莲叶,足履萍草而来。”

⒊ 觉得奇异,惊奇。

唐马总《意林·<新论>》:“与僕游四五岁不见吾称,今闻仲翁一言而奇怪之……吾畏子也。”
聂绀弩《读<野叟曝言>》:“可是我读了之后,很奇怪林先生为甚么要再三推荐。”
巴金《家》二五:“她奇怪再没有一个人出来响应文的话。”

奇怪的国语词典

稀奇罕见,异于常态。

如:「我正奇怪她为什么都没有消息。」

奇怪的网络释义

奇怪 (词语)

  • 奇怪,汉语词汇。
  • 拼音:qí guài
  • 释义:与他人或别的事物不同,比较奇异。感到出乎自己的意料,有什么与平常不同的东西出现。
  • 奇怪的翻译

    英语: strange, odd, to marvel, to be baffled
    德语: sich wundern (V)​, komisch (Adj)​, merkwürdig (Adj)​, seltsam, (Adj)​
    法语: étrange, curieux

    奇怪造句

    自然界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有待我们探索。
    菲尔丁对这种一见如故的样子并不觉得奇怪。
    姍姍来迟的人总有一堆奇怪的理由。
    没什么好奇怪的,坏消息还是一如既往地坏。
    村里接二连三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她是个拜金女郎,朝秦暮楚,有何奇怪?
    姐姐既聪明又用功,考上名牌大学并不奇怪。
    这片土地充满各式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生物。
    海洋中有许多形态奇怪的动植物。
    人们都很奇怪:李明和李云原来情同手足,现在却视同路人。
    听到比尔这个词,大家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早已经如雷贯耳了。
    他的病很奇怪,至今没找出病因。
    这台电扇的装法很奇怪。
    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如果不是恶意的深谋远虑。
    突然碰上这么奇怪的问题,他们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我这几天我很奇怪,不知不觉地写着写着作业就睡着了。
    道大莫容,反动派仇视共产主义真理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奇怪了!昨天我明明是把自来水笔放在抽屉中的,现在却不翼而飞了。
    这些汉字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画蛇添足,真奇怪。
    人真奇怪,幸福在眼前时,我们很少能珍惜,偏偏等到它消失了,才有所体会。

    汉字详情

    qí,jī [qi,ji]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S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MNR
    四角: 406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

    (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如:奇方

    名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形容词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副词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动词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名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strange, unusual, uncanny, oc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gʰĭekie/kye
    guài [guai]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C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EG
    四角: 97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圣(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名词

    (1) 妖精,鬼物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动词

    (1) 责怪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副词

    很,非常 ——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英文翻译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5 [梅县腔] gwai3 gw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uai4 [沙头角腔] gai5 [陆丰腔] kuai5 [台湾四县腔] gw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壞皆合去聲合口二等kruaih/koeykw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