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崛

qí jué [ qi jue]
注音 ㄑ一ˊ ㄐㄩㄝˊ

词语释义

奇崛 qíjué

(1) 奇特;奇拔

山势奇崛
peculiar and prominent

词语解释

  1. 亦作“ 奇倔 ”。奇特挺拔。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一:“悬崖抱奇崛,絶壁驾崚嶒。” 五代 齐己 《江上夏日》诗:“无处清阴似 剡溪 ,火云奇崛倚空齐。” 郭沫若 《丁东草·石榴》:“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2. 独特不凡。

    唐 陆贽 《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自揣凡庸之才,又无奇崛之効。”《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形神魁壮,趣向奇崛,爱兵好勇,不事田产。” 明 方孝孺 《题南屏对雪图》诗:“吾知 王 也奇崛人,新诗妙墨俱絶伦。”

  3. 谓笔墨新奇刚健。

    宋 姜夔 《续书谱》:“大凡学草书,先当取 张芝 、 皇象 、 索靖 等……然后仿 王右军 ,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此篇多使实字,奇崛有骨。”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吴宽》:“﹝ 文定 ﹞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於 苏 ,而多所自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秋夜》--写景,状物,想象分子多,文字奇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奇倔”。

⒉ 奇特挺拔。

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一:“悬崖抱奇崛,絶壁驾崚嶒。”
五代齐己《江上夏日》诗:“无处清阴似剡溪,火云奇崛倚空齐。”
郭沫若《丁东草·石榴》:“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⒊ 独特不凡。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自揣凡庸之才,又无奇崛之効。”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形神魁壮,趣向奇崛,爱兵好勇,不事田产。”
明方孝孺《题南屏对雪图》诗:“吾知王也奇崛人,新诗妙墨俱絶伦。”

⒋ 谓笔墨新奇刚健。

宋姜夔《续书谱》:“大凡学草书,先当取张芝、皇象、索靖等……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此篇多使实字,奇崛有骨。”
清陈田《明诗纪事丙籤·吴宽》:“﹝文定﹞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於苏,而多所自得。”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秋夜》--写景,状物,想象分子多,文字奇倔。”

奇崛的国语词典

高峻突出的山势。

奇崛的网络释义

奇崛

  • 奇崛读作qíjué,亦作"奇倔",奇特挺拔,独特不凡,谓笔墨新奇刚健。出自何逊《渡连圻》,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齐己《江上夏日》。
  • 奇崛的翻译

    英语: strange and prominent

    奇崛造句

    之一,其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可惜施政毁誉参半。
    行笔流畅自如,点画圆润舒展,体势奇崛而不失法度,笔势收敛无连绵不断缠绕之笔。
    江汉陆生,才名冠郡,文赋奇崛,欲行文者见之乃止。
    我倒认为,这斋名,布局奇崛,拙涩而随意,笔触凝重,有残缺之美,当是先生的精品、极品了。
    参展的近千方篆刻品风格、尺寸、材质互异,或沉浑奇崛、方刚雄强,或厚重古拙、简淡清逸,从中可见海派篆刻的文脉延续、师承足迹以及时代烙印。
    钱选的淳古雅丽的传统似乎在明代陈老莲那里得到重续,古雅奇崛的风格不仅是老莲性情的折射,而且那种简古风格绝去清冷而呈现的是世俗的情态。
    他秉承儒家传统的诗学观,又形成了追求粗犷雄豪、奇崛警迈诗风的诗学思想。
    鲍照诗文内外意结合,其内在的“壮”与“悲”表现于丰富多彩的意象,形成奇崛诡异之美。
    诗格奇崛险怪,赋情真挚悃愊,为元和诗坛别开风气的人物。
    北宋末年,外强环伺,武林多风云;越国钱王之后,多情浪子钱宇陵师门遭灭,从此走上了一条多彩奇崛的人生道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孙先生的作品敢于侧锋起笔,绞锋行笔,写出了魏碑斧劈刀砍、斩钉截铁、钢打铁铸般的艺术效果,再现了魏碑的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魅力。
    聪慧的供春见寺中有几棵古银杏树虬枝苍劲奇崛,树干节瘿斑驳,从而迁想妙得,捏制成一把惟妙惟肖、颇具沧桑感的树瘿壶。
    洛嫔拿在手里转动,物形穷变,奇崛怪异,欣喜不已。
    充满了爱、浪漫、理想的心,总是带着梦幻的,以为人生的路是笔直、快阔、平坦的,经过多年的行走,才知道路有时奇崛、偶尔凹陷、还有难以通行的宽窄!林清玄。
    他举目望去,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他知道,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帝颛顼维持宇宙统治的主要凭藉之一。
    飞星引是萧月生传于她们二人的一首乐谱,极尽优美动人之能事,只是这首曲子太过艰奥深涩,宫商角徵羽起伏极大,峥嵘奇崛,实非寻常人能够弹奏。
    在地头,在阡陌,田菊花隽溢出生命的汗血,盛绽出黄金的葩朵,星罗棋布,平凡而奇崛,清瘦而怡悦。风中,劲芬膏腴着季节的行踪。
    这个夜晚,月光洒在这光怪陆离的山谷间,平添了几分阴森恐怖。这是一座枯寂的山峰,没有日本富士上那样的柔媚,它奇崛突起,高高的山峰像一把犀利的宝剑,直插云霄。
    中国的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态千姿,各怀绝景。

    汉字详情

    qí,jī [qi,ji]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S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MNR
    四角: 406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

    (2)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不顺当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如:奇方

    名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形容词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副词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动词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名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strange, unusual, uncanny, oc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gʰĭekie/kye
    jué [jue]
    部首: 325
    笔画: 11
    五笔: MNBM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USUU
    四角: 2777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山,屈声。本义:高起,突起)

    (2) 同本义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3) 又如:崛岉(高耸的样子);崛起(特起,高出);崛兴(崛起,兴起);崛出(特出);崛郁(特出的样子)

    (4) 高峻的样子 。如:崛崎(山势陡峭的样子);崛崎(陡峭;峭拔);崛然(挺立的样子)

    英文翻译

    towering, eminent; rise abrupt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kut7 [海陆丰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6 kud6 [宝安腔] k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衢物入聲合口三等gʰĭuətgyot/gi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