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tóu tòng [ tou tong]
繁体 頭痛
注音 ㄊㄡˊ ㄊㄨㄥ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头痛 tóutòng

(1) 凡整个头部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的疼痛,总称头痛

headache

(2) 比喻感到厌烦或为难

这件事令人头痛
be fed up with or feel awkward

词语解释

  1. 头部疼痛。一种病症。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 侍御史 成 自言病头痛,臣 意 ( 淳于意 )诊其脉。” 宋 苏轼 《次韵李公择梅花》:“诗成独寄我,字字愈头痛。”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十二圈以后, 贝师母 就借口头痛,硬生生的拆散了场子。”

  2. 形容为难或讨厌。

    茅盾 《林家铺子》四:“算是总共付了四百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 上海 收帐客人送走了。” 曹禺 《日出》第四幕:“让他一个人说话他最可爱,多一个人谈天他简直别扭得叫人头痛。”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在战场上跑车,大家最头痛月亮。一有月亮,铮亮铮亮的,火车顶容易叫空中敌人发现。”

  3. 山名。

    《宋书·夷蛮传论》:“跨 头痛之山 ,越绳度之险。”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词:“梯航入贡,路经 头痛 身热 。”按, 汉 时 西域 有 大头痛 、 小头痛之山 , 赤土 、 身热 之阪。见《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引证解释

⒈ 头部疼痛。一种病症。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臣意(淳于意 )诊其脉。”
宋苏轼《次韵李公择梅花》:“诗成独寄我,字字愈头痛。”
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十二圈以后, 贝师母就借口头痛,硬生生的拆散了场子。”

⒉ 形容为难或讨厌。

茅盾《林家铺子》四:“算是总共付了四百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帐客人送走了。”
曹禺《日出》第四幕:“让他一个人说话他最可爱,多一个人谈天他简直别扭得叫人头痛。”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在战场上跑车,大家最头痛月亮。一有月亮,铮亮铮亮的,火车顶容易叫空中敌人发现。”

⒊ 山名。按, 汉时西域有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见《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宋书·夷蛮传论》:“跨头痛之山,越绳度之险。”
宋张孝祥《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词:“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

头痛的国语词典

头部疼痛。《文明小史.第八回》:「那知竟为寒气所感,次日头痛发热,生起病来。」也作「头疼」。

头痛的网络释义

头痛

  • 头痛(headache) 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 头痛造句

    从考试成绩来看,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补习功课不行,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补起才行。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赚钱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暂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几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带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身体像是被铁锤敲打似的麻痹了,头痛终于不光灼烧眼球,也开始灼烧大脑。
    疯狂的敌人遭到了迎头痛击。
    沉寂多时的飆车恶风死灰复燃,让警方十分头痛。
    我有一点头痛,不过并不厉害。
    沉寂多时的飙车恶风死灰复燃,让警方十分头痛。
    第二天早上,潘先生头痛得厉害。
    头痛的像要裂开了。惊讶的眼球都要掉出来了。
    我们要给予进犯的敌人迎头痛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头痛到令眼球麻痹的地步。
    这种老是和规定背道而驰的人,令我很头痛。
    说我坏话的人多,有如聚蚊成雷,搞得我很头痛,我不辞职也不可能啊!
    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不是个办法。
    懵懵懂懂的醒来,似睡非睡,头痛得难受,不觉又回想起昨天的不愉快。
    大家都抱头痛哭告别,他却不辞而别。
    自己心爱的人不被妈妈接受,一边是爱情,一边又是亲情,真的好头痛呀。
    区区头痛,与已经裂开的腹部烙铁般的疼痛相比不算什么。
    正本清源的反义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做情人的时后,女人会让男人心痛,做妻子的时侯,女人会让男人头痛。

    汉字详情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tòng [tong]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CE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I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甬声。疒( 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2) 同本义

    痛,病也。——《说文》

    坎为耳痛。——《易·说卦》

    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身体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病痛恐惧。

    身自疾痛。

    (3) 又如: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痛苦,残酷);痛疾(病痛);痛脚(疼痛的脚);痛煞(疼痛之甚);痛痹(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痛痒(疼痛,发痒)

    (4) 痛恨

    自痛负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痛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极点);深恶痛绝(极端痛恨、厌恶);痛绝(痛恨到极点)

    (6) 痛惜;怜惜;叹惜

    苦痛之。——《吕氏春秋·博志》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荀子·礼论》

    (7) 又如∶痛惋(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8) 损削;损伤。如:痛创(难受的创伤);痛毒(使痛苦;毒害);痛处(指隐痛所在)

    (9) 痛爱,怜爱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孟郊《古兴》

    (10) 又如:痛爱(怜爱;疼爱;关切喜爱);痛热(疼爱亲热)

    (11) 尽力;竭力。如:痛贬(极力贬低);痛诋(竭力诋毁、辱骂);痛毁(竭力诋毁)

    形容词

    (1)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疾痛惨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痛定思痛。——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痛何如哉?

    (2) 又如:痛毒(痛苦之甚);痛疾(痛苦);痛恼(痛苦烦恼);痛伤(痛苦忧伤);痛挠(痛苦难受)

    (3) 悲痛;悲伤

    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既痛逝者。

    (4) 又如:痛切(悲痛哀切);痛心拔脑,痛心疾首(形容悲痛到极点);痛怛(哀痛悲伤);痛咽(悲伤哀泣貌);痛恻(悲痛哀伤);痛惭(悲痛惭愧);痛绝(悲痛到极点);痛伤(悲痛伤心)

    (5) 痛切,沉痛恳切。如:痛楚(沉痛)

    (6) 痛快;尽兴

    登城痛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痛醉(尽情地饮酒至醉);痛肠(犹衷肠;衷情);痛谈(尽情地交谈)

    (8) 严酷;严厉。如:痛斥(严厉斥责);痛比(严厉地斥责);痛坐(严厉定罪);痛法(严厉的刑法);痛治(严厉地惩处);痛绳(严厉地制裁);痛惩(严厉地惩戒);痛断(严厉判决);痛诮(严厉责备)

    副词

    (1) 极;甚;尽情 。如:痛口(极口。口不停声的样子);痛杖(狠狠地杖击);痛决(犹痛打);痛砭(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痛辱(极大的耻辱);痛杀(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 彻底地。如:痛毁(彻底毁坏);痛歼(彻底歼灭);痛矫(彻底矫正);痛涤前非(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痛悔(彻底悔恨)

    (3) 深切地。如:痛疾(深切地憎恨);痛警(深切地警戒)

    英文翻译

    pain, ache; sorry, sad; b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3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5 [客英字典] tung5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5 [海陆丰腔] tung5 [宝安腔] tung5 [沙头角腔] tung5 [梅县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貢東一去聲開口一等tʰuŋthungh/thu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