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贴

tài jiàn tiē [tai jian tie]

词语释义

就是指那些写了一部分,却不再有下文的文章。

汉字详情

tài [tai]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D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
四角: 4003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名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副词

(1) 过于;过分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英文翻译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5 [东莞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海陆丰腔] tai5 [台湾四县腔] tai5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thad/thaytʰɑi
jiān,jiàn [ji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JTY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BT
四角: 28102

详细解释

jiā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本义:监督,察看督促)

(2) 同本义

監,临下也。——《说文》

立其监。——《周礼·太宰》。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

何用不监。——《诗·小雅·节南山》

监,察也。——《方言十二》

使监谤者。——《国语·周语》。注:“察也。”

以监其上下之所好。”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 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国语·周语上》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刚毅监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监临(自上而下地监督视察);监修(监督编修);监觑(查看);监解(明察,分辨)

(4) 掌管;主管 。如:监院(监管寺院的僧人);监主(监临主守的官员;主管监狱的官员);监事(指企业或事业组织中担任监察工作的领导成员);监帅(监督军务的主将)

(5) 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 。如:监国 (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臣代行职务)

(6) 监禁;关押 。如:监候(监禁起来候审;或判死罪后缓刑,关起来等候秋审复核);监追(监禁起来严令限期完成);监系(亦作“监计”。关押,囚禁)

(7) 统领,率领

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书·洛诰》

(8) 又如:监御(统领);监统(监督统理)

名词

(1) 牢狱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监外板屋。

(2) 又如:监铺(临时拘留所);监仓(监狱);监规(监狱的规章制度);监比(坐监追征)

(3) 监督、指导或劝告的人

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礼记·月令》。注:“山林川泽之官。”

(4) 又如:学监(清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

(5) 指诸候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周礼·太宰》

(6) 另见 jiàn

jiàn

动词

(1) 通“鉴”

(2) 借鉴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书·召诰》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荀子·解蔽》

(3) 照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书·酒诰》

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甚美,光可监人。——《列女传·晋羊叔姬》

(4) 另见 jiān

英文翻译

supervise, control,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1 gaam3
◎ 潮州话:哥庵1 哥庵3 ,gam1(kam) gam3(kàm) [澄海]gang1(kang) gang3(kàng)

宋本广韵

tiē [tie]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H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OYR
四角: 71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 同本义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4) 贴补。补偿,补益 。

(5)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6) 粘附;附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8) 切近,挨近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9)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10)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名词

(1) 补偿费 。

(2) 如:米贴;房贴

(3) 靶心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形容词

(1) 通“帖”。适合,妥当 。

(2)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量词

(1) 膏药的一张 。

(2) 如:一贴膏药

英文翻译

paste to, stick on; attach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tip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