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

tài shān [ tai shan]
注音 ㄊㄞˋ ㄕㄢ

词语释义

即泰山。山名。

即泰山。曲名。

即泰山。称岳父。

词语解释

  1. 即泰山。山名。

    《孟子·梁惠王上》:“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 即泰山。曲名。

    《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 即泰山。称岳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引证解释

⒈ 即泰山。山名。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⒉ 即泰山。曲名。

《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注:“曹植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齐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⒊ 即泰山。称岳父。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太山的国语词典

山名。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北。参见「泰山」条。

太山的网络释义

太山 (太原名山)

  • 太山在太原西南方向,距晋祠风景名胜区5公里、晋阳西山大佛风景区3公里,是太原市旅游和周日休闲的旅游点,这里得天独厚,景致非凡,尤以深秋红叶著称。
  • 太山 (词语)

  • 太山,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即泰山
  • 太山的翻译

    德语: der berühmte Berg in Schandung =

    太山造句

    就袖中取出一把金剃头刀儿,近前去,把那怪分顶剃了几刀,剃作一个太山压顶,与他留下三个顶搭,挽起三个窝角揪儿。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在其成为神奇宝贝天王时,毅然投入神奇宝贝研究事业,现已成为神奇宝贝研究界的太山北斗。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自语着,古月奇小跑着过了马路,从对面的一条上山的小路,向那座令他充满无限回忆的太山走了过去。
    本来李言就打算找到太山谷后,自己就和这万山分开,没成想这万青居然就出来了。
    少好道法,与其同类相求,入长白、太山潜隐,具闻道术。
    主编太山与责编饼干两位老大,你们对我,真心的不错,私下里,我说过,我要开单章专门感谢你们,但觉得,如果这个单章要开,会是几万几十万,也“罄竹难书”。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河南汝阳东沟斑岩型钼矿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含钼斑岩被认为是太山庙岩基的岩枝或晚期分异产物。
    初夏时节,看着自家依托专业合作社“借种还犊”扶贫模式饲养的山羊,想着因病欠下的债务即将还清,吉安县天河镇横林村村民叶太山喜上眉梢。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太上宗的坊市坐落在太山中的一块平地之中,对于群山之间会突兀的一大块平地。
    《越绝书》中亦有“左手如附太山,右手如抱婴儿”的记载,同样是“支左屈右”的形象写照。
    夫知进而不知退,则践盈满之危;处存而不忘危,必履太山之安。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河南、南阳、济南、太山、颍川、河内、蜀、广汉等郡,皆有工官。

    汉字详情

    tài [tai]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D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
    四角: 4003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名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副词

    (1) 过于;过分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英文翻译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5 [东莞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海陆丰腔] tai5 [台湾四县腔] tai5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thad/thaytʰɑi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