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教

tiān lǐ jiào [ tian li jiao]
注音 ㄊ一ㄢ ㄌ一ˇ ㄐ一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天理教 Tiānlǐjiào

(1) 十八世纪中叶白莲教武装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起白莲教的一个支派,称“天理教”,曾在北京、河南发动起义。又称“八卦教”

the Eight Diagrams Religion of the 18th century in China

词语解释

  1. 又称“八卦教”。为白莲教支派之一。十八世纪中白莲教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而成,曾传布于 北京 、 河北 、 山东 、 河南 等地。

引证解释

⒈ 又称“八卦教”。为白莲教支派之一。十八世纪中白莲教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而成,曾传布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天理教的国语词典

清代白莲教的别支。原名为「八卦教」,以八卦的区分为组织形式。清初山东单县刘佐臣创立,流行于河南、河北一带。嘉庆时,坎卦教主林清,震卦教主李文成率领教徒起事,起事前改名为「天理教」。

天理教的网络释义

天理教 (白莲教支派)

  • 天理教又称荣华会、白阳教,是清初创立的白莲教支派之一。嘉庆十三年,林清出任掌教后,将其改称天理教。并于嘉庆十八年(1813)举行了以攻占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
  • 天理教的翻译

    英语: Tenrikyo (Japanese religion)​
    德语: Tenrikyō (Philos)​
    法语: tenrikyo

    汉字详情

    tiān [tian]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G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
    四角: 1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形容词

    (1)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英文翻译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tin1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1 [台湾四县腔] tien1 [客英字典] tien1 [陆丰腔] tian1 [客语拼音字汇] tian1 [东莞腔] ten1 [沙头角腔] tien1 [宝安腔] ten1 [海陆丰腔] tien1
    ◎ 潮州话:tiang1 [潮州]tiêng1 ,tin1 (thiang th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ʰienthen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