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

tiān shū [ tian shu]
繁体 天書
注音 ㄊ一ㄢ ㄕ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天书 tiānshū

(1) 天上神仙写的书或信(迷信)

对我来说,这本书就跟天书一样难懂
abstruse or illegal writing as a mystic book from heaven

(2) 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这封信字太潦草,像天书似的
abstruse writing; illegible writing

(3) 古代帝王的诏书

imperial edict

词语解释

  1. 帝王的诏书。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勅仍存。”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闕。”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哭送四诗兼贻令嗣峩长》之一:“ 岭 外天书一夜颁, 河 干令子泣潸潸。”

  2. 道家称 元始天尊 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隋书·经籍志四》:“﹝ 元始天尊 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祥符 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 左承天门 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 朝元殿 ,啟封,号称天书。”《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3. 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红楼梦》第八六回:“﹝ 寳玉 ﹞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引证解释

⒈ 帝王的诏书。

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勅仍存。”
宋王安石《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闕。”
清周亮工《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哭送四诗兼贻令嗣峩长》之一:“岭外天书一夜颁, 河干令子泣潸潸。”

⒉ 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隋书·经籍志四》:“﹝元始天尊所説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宋史·真宗纪二》:“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号称天书。”
《水浒传》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封泰山论》:“秦始皇、汉武帝之求长生, 光武帝之用讖纬, 宋真宗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

⒊ 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红楼梦》第八六回:“﹝寳玉﹞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説:‘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瞿秋白《“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欧化,比天书还难懂。”

天书的国语词典

天子的诏书。

天书的网络释义

天书 (汉语词语)

  • 《简易道德经》:“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河洛二字在一起,说明是河图、洛书的意思。有人奉送河图和洛书的时候,问是什么东西,太昊伏羲说:“天书”。从此,人祖伏羲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龙魂字符,以这些龙魂字符所著述的《九极八阵》和《简易道德经》及《无极玄易功》统称为《天书》。
  • 天书造句

    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天书,它给我们以启迪与思考。
    可惜的是,在下对天书本就认识不多,对医道更是一窍不通,怕误人误己,只好避而不谈,不能让那位前辈的高深医道发扬光大,是在下的罪过啊!
    实际上,后世所称的三卷天书是一个泛称,指的是神明创世时留下的法术,而现在传世的大多是赝本、残本或者被篡改修订过的版本。
    大人有所不知,是非我所独创,实乃仙人授我天书二十卷,渊深难测,玄妙非常,孟德新书不过是我假借名义,淆乱世人罢了。
    据了解,目前,大兴安岭岩画被自然或人为破坏的已经有麒麟山岩画、神指峰岩画、扬帆石岩画、嘎仙洞岩画、天书岭岩画等。
    文人公子力措贤愚,敢将天书御使万灵,发浩歌于广厦,斫精干于高风,力挽狂澜,肃杀所有不平,终还世间一个公道……
    餐厅厕所外的洗手处,被称为金盆洗手,管顾客吃饭叫练功,筷子叫双节棍,牙签叫梅花针,汤勺叫小李飞刀,烟缸叫弹指神功,餐巾纸叫无字天书。
    生活就像一页新翻开的日记,空白的,但昨天书写得那么浓烈,力透纸背,在今天这一页留下凹凸的痕迹,一不小心,就看到往事的背影。或许有新的故事写在上面,就能掩盖一切。明前雨后。
    说到钱上面我们的小王秘书那真是滔滔不绝啊,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泛滥成灾不为过啊!某人也是在认真的听着天书。
    究其原因,是因为书院里保存着一本书,而这本书也是藏天书院里唯一的一本书。
    黄帝得以天书诛斩鬼神,杀死蚩尤;乃后大禹得以天书治理滔天洪水,定国安邦,造福百姓。
    春风春雨,春满四海;春蕾春芽,春色满园;春草春心,春水荡漾;春晖春光,春满人间。春天充满希望,春天书写传奇,祝你兔年四季如春!
    其实《黑天书》第四律,倒也不是没有解法,最简单的便是劫主与劫奴之子,体内主奴两力共存,第四律不攻自破。
    小学稀里糊涂地混下来,到了中学就无论如何也跟不上了,看他写的字如同天书,哪一笔都不挨哪一笔。
    ‘五德天书’那四个四个字消失,变成了字体要小了许多的数行字,也是用是篆体所写的,但这对布小缺的阅读不再构成任何障碍。
    刘福通、徐寿辉、方国珍、明玉珍、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等狼顾鸱张,乘机而起,诸雄咸欲得推背天书,以道天命攸归……
    它甚至没有类似的字型,就像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蝌蚪组合在了一起,传说天书文字源于四千多年前,是当时祭祀师上表告天的专属文字。
    吴义握着一块灵石,神色略带垂涎与期待,与上次不同的是,卷合的天书第一卷悬浮在他头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修仙者,首重修心!林昂扬自小在碧云剑派修炼,道心初成之日,被派往矿脉作为常驻弟子,无意中得到破道天书。
    至于你说的二宝三籍四术更是闻所未闻,只听说张子房有一本素书,又名《玉钤经》,在民间被视为奇书、天书,熟读以后,即可修身齐家、安邦治国。

    汉字详情

    tiān [tian]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G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
    四角: 1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形容词

    (1)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英文翻译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tin1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1 [台湾四县腔] tien1 [客英字典] tien1 [陆丰腔] tian1 [客语拼音字汇] tian1 [东莞腔] ten1 [沙头角腔] tien1 [宝安腔] ten1 [海陆丰腔] tien1
    ◎ 潮州话:tiang1 [潮州]tiêng1 ,tin1 (thiang th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ʰienthen
    shū [shu]
    部首: 106
    笔画: 4
    五笔: NNH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DS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英文翻译

    book, letter, document; writ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