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善感

duō qíng shàn gǎn [ duo qing shan gan]
注音 ㄉㄨㄛ ㄑ一ㄥˊ ㄕㄢˋ ㄍㄢ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感情丰富的人容易伤感。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成语用法

多情善感作谓语、定语;指感情丰富的人容易伤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多情多感”。重感情,易伤感。

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茅盾《子夜》六:“那还不是一定要引起公园中各式各样的女性,狷介的,忧郁的,多情善感的青年女郎,对于他的美丽僵尸洒一掬同情之泪,至少要使她们的芳心跳动?”

多情善感的网络释义

多情善感

  • 多情善感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uō qíng shàn gǎn,意思是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多情善感造句

    王嘉是个多情善感的大学生,父母离婚后他一直跟父亲王林过。
    旁边立着的蔡琰看得心里泛酸,不禁抽抽鼻子,眼泪不自觉得便流了下来,毕竟女人还是多情善感的动物。
    没有恋爱也就没有家庭,一切都是空虚,这一位多情善感的唐琬,不久以后也就死去了。
    周宣没想到小茴香这么多情善感,心里汗汗的,没骗到小姐先骗到丫头,只是这丫头也太小了点,才十三岁,暂时没兴趣。
    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
    要既表现博学幽默,又露出自己多情善感的一面,这说话就不能太掉以轻心。
    你想拿那白骨教七十二坛主来吓倒我,没那么容易,要知道姜还是老的辣,像你这般天真幼稚且又多情善感怎会是我的对手。
    流云觉得,在每个黄昏,自己都会变成一个多情善感的人,心也会变得格外脆弱。
    人生对于明哲善思的人来说,是个喜剧;对于多情善感的人来说,是个悲剧。
    女孩子还真是多情善感,从哭着听完于杰被砍,再兴奋的笑着听我再立南门帮。

    汉字详情

    duō [duo]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NI
    四角: 272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2)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4)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 。如:这个字多了一个点;多因(多应。多半,大概);多时间(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5) 重。与“轻”相对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注:“犹重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6) 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注:“自贤也。”

    (7)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称她所钟情的男子)

    (8) ∶ 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如:两个多月;三尺多宽;五年多

    (9) 程度大 。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样时(过了很久;好一会)

    (10) 赞许,推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11) 姓

    副词

    (1) 多么

    (2)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如:多钱一斤?多早(什么时候)

    (3)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4) 虚指某种程度

    (5) 只,仅仅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6) ∶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英文翻译

    much, many; more than, over

    方言集汇

    ◎ 粤语:do1
    ◎ 客家话:[梅县腔] do1 [东莞腔]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1 [宝安腔] do1 [客英字典] do1 [陆丰腔] do1 [沙头角腔]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海陆丰腔] d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得何平聲開口一等ta
    qíng [q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QMB
    四角: 95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英文翻译

    feeling, sentiment,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n2 [陆丰腔] cin3 [客英字典] c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cin2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dzʰĭɛŋzieng/dzieng
    shàn [shan]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UDU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GT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3)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4) 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6) 善良;好心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7)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8) 慈善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 韩愈《原毁》

    (9)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10) 表示应诺。对,好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慎重 。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12) 高明,工巧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13)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14)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15)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动词

    (1) 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3) 通“缮”。修治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4)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5) 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6) 喜爱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7) 认为好

    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8) 赞许

    使孔子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9)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10) 友好,亲善

    余宗老涂山,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 史公云。——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善气迎人

    名词

    (1) 好人;好事;好处

    存抚良善。——宋· 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 姓

    副词

    (1) 好好地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 多;常;易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英文翻译

    good, virtuous, charitable, kin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n5 [梅县腔] shan5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hen5 shan5 shan3 [台湾四县腔] se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宝安腔] sen3 [沙头角腔] sien5 [海陆丰腔] sh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演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zjenx/zjeenʑĭɛn
    gǎn [gan]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DGK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RP
    四角: 53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jiǎn)。减损,减少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名词

    (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英文翻译

    feel, perceive,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m2
    ◎ 客家话:[梅县腔] gam1 gam3 [陆丰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宝安腔] gam3 [东莞腔] gam3 [海陆丰腔] g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禫上聲開口一等kɒmkomx/k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