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成语用法
多嘴献浅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引证解释
⒈ 谓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引《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説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説话。这是来寻衅了。”
多嘴献浅的网络释义
多嘴献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2)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4)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 。如:这个字多了一个点;多因(多应。多半,大概);多时间(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5) 重。与“轻”相对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注:“犹重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6) 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注:“自贤也。”
(7)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称她所钟情的男子)
(8) ∶ 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如:两个多月;三尺多宽;五年多
(9) 程度大 。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样时(过了很久;好一会)
(10) 赞许,推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11) 姓
副词
(1) 多么
(2)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如:多钱一斤?多早(什么时候)
(3)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4) 虚指某种程度
(5) 只,仅仅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6) ∶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o1 [东莞腔]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1 [宝安腔] do1 [客英字典] do1 [陆丰腔] do1 [沙头角腔]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海陆丰腔] d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多 | 得何 | 端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ta | t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
)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2) 同本义
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集韵》
(3) 鸟嘴
(二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西游记》
(4) 中古时期,嘴引申指人或动物的口腔器官
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嘴尖,状如鲟鱼。——唐· 王度《古镜记》
他嘴头子又来得,左话右转,右话左转,翻蛆搭舌头的侪是他说话分。——《何典》
(5) 又如:嘴片子(嘴皮子。嘴唇);嘴瓜(嘴部附近的部位);嘴皮(嘴唇);嘴壳子(指鸟喙);嘴犄角(嘴角);嘴筒(嘴巴);嘴卢都(撅着嘴,鼓着嘴)
(6) 从鸟嘴外形突出引申出表示物体的突出部分
两盘一山嘴,转出东南。——《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7) 又如:山嘴;瓶嘴;茶壶嘴
(8) 脸 。如:嘴鼻(面貌);嘴吃屎(脸向下跌倒);嘴啃地(指脸向下跌倒);嘴抢地(嘴啃地)
动词
(1) 说话
要你们去献殷勤塌嘴?——《西游记》
真真这凤丫头越发贫嘴了。——《红楼梦》
(2) 又如:嘴喳喳(多嘴);嘴花捩撇(能说会道);嘴巴巴的(叽叽喳喳的);嘴舌(口舌争执);嘴打人(话说得生硬,厉害,刺伤人);嘴呐(说话吞吞吐吐);嘴抹儿(指口才,说话的能力);嘴骨弄(多言多语);嘴强(能说会道);嘴钝(话说迟钝;不善言辞);嘴短(形容话说不响);嘴清舌白(话说得明确清楚);嘴甜心苦(出言和善而居心狠毒);嘴痒(一有说话的机会就要说,不说觉得不痛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i3 [海陆丰腔] choi5 zui3 [东莞腔] zui3 [沙头角腔] zoi5 [客语拼音字汇] zoi4 [客英字典] zui3 [台湾四县腔] zoi5 zui3 [梅县腔] zhoi5 zui2 zui3 [陆丰腔] choi5 z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觜 | 即委 | 精 | 支A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支A | 止 | cyex/zve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鬳(
)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2) 同本义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5)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6) 呈现;现露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7)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8) 进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9)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10)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11)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12) 庆贺
晋献 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礼记》
(13) 又如:献寿(祝寿)
名词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iān
(2) 另见
qiǎn
动词
通“践”。实行,实现
臣之梦浅矣。——《韩非子·难四》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戔(
)声。本义:水不深)(2) 同本义。与“深”相对
浅,不深也。——《说文》
石濑兮浅浅。——《楚辞·湘君》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墨子·备城门》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反)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麦田浅鬣寸许。——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浅小(距离近);浅攻(近距离出击,不深入敌方腹地)
(5) 浅显,明白易懂
何以为辨?喻深以浅。——《论衡》
(6) 又如:粗浅(浅显不深奥);浅切(浅易切当);浅直(浅显直率);浅注(简明的注释);浅俚(浅显粗俗);浅率(浅近率直;浅显粗率);浅稚(浅显幼稚)
(7) 肤浅,浅薄
浅人不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浮浅(浅薄;肤浅);浅丈夫(浅夫。见识短浅的人);浅人(见识浅薄的人);浅妄(浅薄妄为);短浅(狭窄而肤浅);浅术(肤浅的技艺);浅拙(浅薄笨拙)
(9) 狭,窄小 。如:浅局(谓见识、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浅促(狭隘,心胸不开阔)
(10) 时间短
施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相处的时间还浅
(12) 颜色淡的 。如:浅蓝
(13) 衣带宽松
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庄子》
(14)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