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多么
(2) 用在疑问句里表程度
(3) 用在陈述句或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4) 表示任何一种程度
与“多”的用法基本相同,只是“多么”常用于感叹句中
词语解释
亦作“ 多末 ”。
1.用在疑句中,问程度、数量等。如:这山洞七拐八弯的究竟有多么大?2.表示程度很高。多用在感叹句中。《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大概也不知道你小大师傅的少林拳,有多么霸道!” 茅盾 《林家铺子》七:“ 阿大 的爷呀,你丢下我去了,你知道我是多么苦啊!”
表示程度浅、不足道。《白雪遗音·剪靛花·织红绒》:“牡苍蝇和那雌苍蝇,多么点子东西他会调情,竟比人还能。”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四场:“大娘快别说了。我还干了多么一点?俺家的活也亏了六兄弟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多末”。 用在疑句中,问程度、数量等。多用在感叹句中。
引《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大概也不知道你小大师傅的少林拳,有多么霸道!”
茅盾《林家铺子》七:“阿大的爷呀,你丢下我去了,你知道我是多么苦啊!”
例如:这山洞七拐八弯的究竟有多么大?2.表示程度很高。
⒉ 表示程度浅、不足道。
引《白雪遗音·剪靛花·织红绒》:“牡苍蝇和那雌苍蝇,多么点子东西他会调情,竟比人还能。”
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四场:“大娘快别说了。我还干了多么一点?俺家的活也亏了六兄弟呀!”
多么的国语词典
感叹副词。
如:「多么好」。
多么的网络释义
多么
近义词
多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2)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4)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 。如:这个字多了一个点;多因(多应。多半,大概);多时间(很久);多管(多敢。多半);多定(多半;肯定);多分(多半;差不多)
(5) 重。与“轻”相对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注:“犹重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6) 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注:“自贤也。”
(7) 又如:多才(多才俊。女子昵称她所钟情的男子)
(8) ∶ 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如:两个多月;三尺多宽;五年多
(9) 程度大 。如:病人今天好多了;多样时(过了很久;好一会)
(10) 赞许,推崇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11) 姓
副词
(1) 多么
(2)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如:多钱一斤?多早(什么时候)
(3)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如:你看人家做得多好!
(4) 虚指某种程度
(5) 只,仅仅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6) ∶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o1 [东莞腔]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1 [宝安腔] do1 [客英字典] do1 [陆丰腔] do1 [沙头角腔]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海陆丰腔] d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多 | 得何 | 端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ta | t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