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旮旯

qiáng gā lá [qiang ga la]

词语释义

墙旮旯(gālá)是中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墙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汉字详情

qiáng [qia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FUK
五行:
仓颉: GGCW
四角: 4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英文翻译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宋本广韵

[ga]
部首: 429
笔画: 6
五笔: VJF
五行:
仓颉: KNA
四角: 40601

宋本广韵

[la]
部首: 429
笔画: 6
五笔: JVB
五行:
仓颉: AKN
四角: 60417

详细解释

——见“旮旯儿”( gālár)

宋本广韵